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今起高温加剧 长沙成首批增雨目标

2013-08-06 10:51:0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昂 罗泽勤 胡剑锋...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衡阳县】

      在衡阳县井头镇当福村,有一支女子抗旱服务队,村民们说,当地66天没下雨了,多亏了她们日夜奋战在田间地头,带领村民引水灌田。

      女子抗旱队夜睡田埂守深井

      “这火辣的太阳晒着,她们还在清理沙凼,我给她们送点水解解渴。”8月4日上午,衡阳县井头镇当福村村民何荣莲提着一大桶凉水直朝沙凼奔去。

      顺着何荣莲的方向望去,远远看到河床上有几个身影在烈日下忙碌。

      井头镇党委书记罗仕海说,当福村66天连续高温晴燥,导致该村三分之一的农作物受旱,几乎绝收。村支书魏书凤带领女子抗旱服务队日夜战斗在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抗旱浇地、解决饮水困难。

      当福村1000余人,大部分男壮劳力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48岁的女村支书魏书凤动员各村民小组村长、党员、女指导员加入到抗旱队伍中来。

      女子抗旱服务队共有12名成员,年龄最大的65岁,其他都在四五十岁上下,她们已在抗旱一线日夜苦干了一个多月。

      虽然武水河已断流,但女子抗旱队在河床的泥沙中挖出了一个个沙凼蓄水。

      在早已干涸的大水塘边,一台挖掘机已挖出近10米深的井口,“再挖上七八米就有水了,一口水井可灌溉20亩田。”魏书凤说,找到水源后,优先孤寡老人、特困党员户、独女双女困难家庭等。”

      女子抗旱队的“女将”每天轮流查看村里的10口深井和27口沙凼,并与坚守在深井发动机前的守夜队员换岗。田埂上,一张简陋的竹床就是她们晚上休息的床铺。

      队员肖才凤说,几天前的深夜,52岁的王美容半夜值班查看发电机,由于睡眠严重不足,晕倒在地,鼻子碰在石头上,顿时鲜血直流。

      衡阳县妇联主席张云芳称,像当福村这样的女子抗旱服务队目前在全县的26个乡镇有数十支。自7月份以来,县妇联发动全县妇女加入到抗旱大军,如今在衡阳县的田间,随处可见活跃在抗旱一线的女性身影。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徐德荣 通讯员 廖嘉玲

      【邵阳隆回县】

      7月以来,山界回族乡没有下一滴雨。“四不靠河”的新粟村村民家中的自来水管早一个月前就只冒热气,不出水,田间地头里的农作物更是渴声一片。

      废弃30年的老井重新“上岗”

      “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有水的感觉真好!”8月4日,当隆回县山界回族乡新粟村一口废弃30年的老井再次冒出水时,村民们欢呼雀跃。这口水井,不仅能解决他们目前的喝水问题,甚至还能浇灌田地。

      “再也不用去‘偷’水了,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看着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挑到清澈的井水,村支书龙庆华长舒了一口气。

      四处去“偷”水

      “很多村民被迫到远处挑水,只剩下小孩、老人的人家,只能等待送水。”58岁的龙庆华说,没有见过如此缺水的年份。

      从7月8日晚开始,村里成立一支运水队,两辆小四轮,六七个人,在龙庆华的带领下,开始外出找水。

      “每天凌晨3点多出发,要6点多才能回村,基本每两天要出去一趟。”龙庆华说,白天去找水,基本会扑空,已没有哪个村子有多余的水,别人看见了都会赶人。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白天去怕遇见熟人,丢面子。“说白了,我们是去偷水。”龙庆华说,晚上去有两个好处,基本不会发现,就算发现了别人不认得人;白天其他村也要用水,晚上才会有。

      这20多天来,他们找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但每次都能带回五六吨水。

      “前几次只要跑四五里,后来基本要跑上10公里。”司机丁六华说,有一次他们正往车上提水,被几束手电光吓着了,幸好对方只问了句,“是哪的,做什么?我们村都快没水了,你们还来搞,下不为例。”

      “不敢说是新粟村的,水都没有喝,以后还有哪个姑娘敢嫁到村里来。”丁六华笑着说。

      每次他们回村,村里的大人、小孩早就提着桶子在等,能弄回水就意味着村民们两天内的生活用水不用发愁了。

      老井打出救命水

      随着旱情加剧,偷水总不是办法,在村里寻找水源成了村干部们的头等大事。

      7月27日,村里一位老人指点迷津:村里已荒废了30年的老井或有水,因为每次下雨,都能听到老井下有响声,应该是连着地下暗河。

      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又让村民纠结:毕竟这口井已荒废多年,如果没有打出水,那大家又要摊一笔不少的费用。

      驻村干部把村民的疑惑上报后,山界回族乡党委书记胡拥军当场表态:打井的费用乡里出,村民出工就行。得到政府支持的村民请来了挖掘机,在第三天挖到4米多深时,泉水突突地往外冒。

      老井涌出甘泉,村民们干劲十足,连夜清除淤泥、掏出杂物、硬化加固,以便存储水源。

      8月5日上午,记者在这口重新“上岗”的老井边看到,近5米深的水井已全部蓄满了水,清凉的井水还不断往外流,浇灌下面的农田。

      “起码20多立方水,1000多人喝水没问题,还可以保证10来亩农田的用水。”龙庆华用清凉的井水痛痛快快洗了把脸, “这是救命水啊,再也不用晚上去偷水了,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胡信锋 通讯员 曹良波

      【张家界慈利县】

      7月以来,慈利不断刷新全省高温纪录,截至目前已连续5天超过40℃,其中7月30日高达42.3℃。 全县70万人口饱受高温和缺水之苦。

      水资源县也喊渴 “烤烟乡”今年亏惨了

      火热的7月,对慈利县高峰乡南井村村民卓德和来说是个黑色7月,他时常在烈日下急得在田间打转。

      今年种烤烟亏惨了

      高峰是少数民族乡镇,大部分是土家族,前几年老天“照顾”,百姓种烤烟都“发”了。

      今年,卓德和投资近20万元种了60亩烤烟,希望今年能翻身把自己破旧的家翻修下。

      “照去年行情,今年收益不会少于40万。”冯仁平正在田间收拾被烈日烤焦的残叶,他今年也种了10亩,“对比卓德和的遭遇,我悲伤的心情都没有了。”

      冯仁平去年也种了10亩烤烟,赚了7万元,“今年基本绝收,亏损3万元。”

      像卓德和与冯仁平这样的情况在高峰乡比比皆是。据统计,全乡今年共种植烤烟5628亩,绝收的1695亩以上,没绝收的产量也减半。

      水资源县也喊渴

      慈利水利资源丰富,除溇水、澧水两大干流外,还有大小溪河近百条,但19条溪河断流,12座水库接近死库容,3000口山塘干枯。

      “防汛抗旱两难选择也影响着抗旱工作。”慈利县防汛抗旱办负责人说,按常规7月份容易发生洪灾,6月下旬还开会布置防汛工作,按计划腾出水库库容迎接汛期,结果等来的不是暴雨,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旱情,“老天爷与我们开了个大玩笑。”

      “防汛抗旱是个矛盾体,我们必须两手准备。”该负责人说,但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老天爷什么时候来场暴雨,所以汛期也不敢将水库装满水。

      此外,水利建设滞后也是加剧这场灾情的重要原因。慈利县江垭镇皮垭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

      “该水库库容达1000多万立方米,可满足近3万亩水田旱涝保收。”江垭镇水利站负责人李先科说,但自从本世纪初期,因山体滑坡等原因,导致水渠中断。

      据统计,该县102座上型水库中,有45座存在风险,1.2万个山塘,废弃2400多口,近4000口存在安全隐患。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李国平 实习生 张晓兰 马英

      【常德汉寿县、桃源县】

      常德汉寿丰家铺乡和桃源牛车河乡,四五十多天没下一滴雨,村里的八旬老人说,印象中还是51年前如此天干过。

      村干部立军令状

      逼水上山

      8月3日上午,汉寿县丰家铺乡的劳力在高温下拿着铁锹、戴着斗笠、挽起裤腿,挥汗如雨地疏通干渠。

      面临大面积绝收的稻田,丰家铺乡的干部给村民立下了引水“军令状”,携手村民引水通渠。

      通渠8万多米

      丰家铺乡金城村能抽的456口山塘基本只剩底水,将尚有水源的4座水库的水引上山,必须经过一座倒虹吸管和3处已废弃了近20年的涵洞。

      金城村经过近一周的努力,投入劳动力310人次,耗资8万多元,挖渠6800米,水库里的水终于流进了村子。

      “村里的水稻大部分得救啦!”望着张家湾水库的水流进了村子,金城村老支书雷跃龙脸上笑开了花。

      丰家铺乡白羊村离龙潭水库较近,新修了1800米渠道,解决了全村3个组的水源问题,当该村最后一个组无法引灌时,村民新挖500米渠道,将水引至一处,电机24小时不停抽水排灌,白羊村90%的稻田都保住了。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抗旱,丰家铺乡新打机井105口,新开渠道3500米,修葺渠道85000米,共灌溉水稻6000余亩。

      洒水车为村民送水

      桃源县牛车河乡是常德干旱受灾情况最严重的乡镇之一,上百条溪流基本断流,骨干塘均已干涸,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县乡两级用3台洒水车为乡亲们送水到户。

      “早上8点就到村口等候乡里派来的送水车,要花3个小时,来回两趟才能把四桶水挑回家。”村民全汉国对于自己每天辛苦挑回家的水用起来格外珍惜。

      “一周来,我每天要运送30吨饮用水,驱车近百公里给200人送水,最严重的村每天要送5个来回。”由于放水速度慢、住户分散,负责送水的司机姚亚雄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聂诗茼 通讯员 周桂成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