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人物访谈

“斤两之间得有良心”

——杆秤上密密麻麻地布满各种记号,夏师傅说这些记号错不得

2014-02-14 11:07:15  来源:文/图 本报记者 胡卫衡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市区奇峰市场东南角,有几家制木杆秤的铺子,其中的一家是夏子生的。 

      夏师傅,今年54岁,是益阳安化县梅城人,1986年携家人来张家界制售杆秤,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制作杆秤的技术是从爷爷和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夏师傅从小就喜欢棍棍棒棒,看着爷爷制作的秤杆就会自然地拿起来舞两下,同时也对上面的小白点很是好奇,总是问这问那。初中毕业后,在爷爷和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学做杆秤。

      在夏师傅眼里,做秤极为神圣。选材、刨圆、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杆秤匠绝不能因操作失误而让秤短斤少两,这是身为杆秤匠的良心所在。

      做秤选用的木杆较为挑剔,需要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的柞栎木、红木等材料。为了保证木杆不开裂,选好的材料要放在干燥处堆放两个夏天后才能使用。木材经凿、刨的处理后,变成笔直而又细长的椭圆柱体。这个时候,杆秤匠会用细砂布沾水,打磨得又光又滑。木杆两端套上金属皮后,杆秤便出现其雏形。 

      打磨好了,便准备钉秤花。做秤是个精细的活计,在制定重量刻度上,秤匠需要懂得物理、数学知识,否则定刻度时颇费力。

      在观察夏师傅做秤时,记者发现杆秤上密密麻麻地布满各种记号,他说这些记号是打眼用的,一杆秤上有多少星,便需多少眼。一杆承受15公斤的秤要钻近300个眼,这道程序很需耐心——几百个眼,就要几百次穿插、折断、锉平, 稍不注意就会戳穿木杆而报废。

      杆秤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上色,需要青黑色秤杆的,用五倍子、青矾捏碎沾水后涂抹。喜欢红褐色的,用泡过的红茶渣、石灰搓揉抛光……秤的颜色完全凭客户的喜好来决定。

      制作木杆秤需要耐心,更需要有良心,夏师傅说这些秤上的记号错不得,斤两之间得有良心。夏师傅无疑是一个“坐得住,稳得心”的人,旁边做生意店的老板都说他手艺精细,市场里好多杆秤都是从他手里买的。

      夏师傅在这里干得很安心,妻子和儿子帮着打下手,他们用二十多年打拼的积蓄在家乡修了楼房买了车子,女儿现也嫁人了。现在他的铺子,一天还能卖出五六杆秤。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杆秤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懂这行与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夏师傅叹息,做了一辈子的杆秤,还真舍不得丢下这门手艺啊。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