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人物访谈

邹鹏飞:点“石”成金

2014-06-21 12:45:11  来源:宁奎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邹鹏飞是个典型八零后,稳重中带着一点青涩。而一到其位于慈利县江垭镇的采石场,他就像个老成的技术工人,所有的机械都能够熟练操作,所有的技术环节他都了然于心。也就是这个八零后,把一家几乎要倒闭的采石场救活,并走向稳健发展的道路。

      “因为家里比较穷,高中毕业后,我就辍学了。”1997年,年仅16岁的邹鹏飞怀揣着两百多块钱,南下深圳,“光是车费,就花掉了一百多,为了省钱,刚开始我就一直寄宿在老乡那里。”初到深圳,找工作就成了必修课,为此他连续一个星期在街上看招聘启事,寻找合适自己的岗位,“后面,我看到一个机械厂招学徒,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可以学习到一些技术。”

      机械厂的工作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戴着手套给设备打磨,经常把手磨破,而且一天上十几个小时班是常有的事。一年多机械厂的工作让邹鹏飞掌握了一门过硬技术,并开始自带“徒弟”,“我以为,做了师傅后工作就会轻松一些,其实根本没有,甚至还要累一些,这也是我从深圳回到慈利的一个原因。”

      2002年,邹鹏飞回乡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干上了货车司机。“我们的路径是这样的,先从慈利拉水泥到桑植,再从桑植拉煤到慈利,这样就不会跑空路。”当上司机后,每个月平均下来,邹鹏飞将近有万元的收入,“很累,也很费精神,车也没有现在的好开。记得有一次,晚上两点,我开车到桑植洪家关的时候,车胎爆了,自己一个人换胎换了两三个小时,这个事让我产生了不再干货运的想法。”而让他下决心退出货运行业的是一次事故,“我朋友的车就在我前面一百多米,我是看着他连人带车一起翻到河里面去的,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后面,我包过一短时间的小工程,但因为一些原因就没搞了。”但包工程的经历却给了邹鹏飞启示,“工程上、农村修房子都需要用到石料,再加上当时国家铺开小农水项目建设,石料的销量应该会很好。”

      2009年,邹鹏飞选好了优质场地,并办起了各类手续,于八月份正式开工。“开始那一年,几乎就没有产生效益,另外两个合伙人选择了退出。”三个人中间,邹鹏飞的投入最大,“没有办法,我投了一百多万,还没开始多久就退出的话,那亏损就大了,只能够咬牙坚持下来。”

      正是因为他的咬牙坚持,才让他看到了后来的春天——2010年,国家开始进行严格的炸药管制。“没有管制之前,很多人需要用到石头,只要有条件,自己就可以去炸。管制后就不同了,石料就只能通过有资质的石场才能获得,这样,我的石场生意就渐渐地好了起来。”当年下半年,邹鹏飞接到了第一个大单——70万元的路面碎石。

      为了扩大销量,邹鹏飞到处推销自己的石料。“记得有一个水泥砖厂,我是跑了三次才跑下来。”他说,“砖厂老板看我太年轻了,以为我是个骗子,根本就不怎么理睬我。第三次,我答应他先用石料再给钱,这才谈了下来。直到现在,他砖厂的石料都一直是我在供应。”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跟请的人一起在工地上干活。”邹鹏飞说,这样做第一个是可以省人工成本,第二个是工地上只有他熟悉各种机械的操作,“工人的技术也都是我教的,自己在工地上又做了一回师傅。”正因为他的以身作则,采石场开工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我们每个月都有安全培训,天天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接下来的几年,他陆续购入设备,在确保采石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效益。2013年,他的采石场年产值达到500多万元,“在解决水源问题后,我的下一步目标是成立搅拌厂。”对于未来事业的发展,邹鹏飞有着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充满信心。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