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人物访谈

丁安彪:誓做深山育苗人

2014-06-27 12:48:55  来源:宁奎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丁安彪是桑植县林丰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初见丁安彪,穿着、举止,一切都那样朴实,甚至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和树苗的清香。

      “还是去基地吧,让我的树苗一起接收你的采访。”丁安彪见面就说。跟随丁总,记者踏上了林丰林业位于该县两河口乡的育苗基地,也踏进了丁安彪近28年育林、育苗史。

      丁总告诉记者,这样的基地,他有四块,一共有2000多亩。

      谈起这28年,丁安彪只用了三个词:诚信,学习,坚持。

      弃教从商,只因生活所迫

      丁安彪,出生于桑植县细砂坪乡潮南坪村,初中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乡政府录用为民办教师。

      “能当老师其实很光荣,当年跟我一起干民办的现在都退休了,而且有的还当过校长。如果我坚持下来了,相信也能当个校长。”丁安彪脸上泛起一丝难以觉察的失落。

      丁安彪在教育的路上没有坚持到最后,1986年,因母亲生病需要较高额的医疗费用等原因,不足10元的月工资,让他不得不放弃了第一份工作。

      随后,他便开始跟同乡一起从湖北宣恩、来凤等地购进小生活用品,贩至桑植县细砂坪、八大公山等乡镇售卖。每月步行倒贩2至3趟,可赚200元左右。不到一年,他便开起了一家小卖部,经营了一家粮油加工厂。小日子在当地算是到了上流水平。

      也是在这段时间,丁安彪结识了不少经营苗木的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一样是做生意,别人从常德购进树苗,一车树苗就赚了近万元。相比自己的小卖部和加工厂一年都不到万元的收入,性格倔强的丁安彪觉得,别人行,自己也能行。

      从此,丁安彪与树、与苗结缘,一结就是28年,一结,就是一生。

      28年坚守,只因一份钟爱

      1987年,国家扶持林业产业,给当地部分村民发放苗木扶贫款,当地群众远到常德及湖北周边地区购置树苗,不仅价格偏高,而且路途遥远。极富商业头脑的丁安彪瞅准了这一商机。他与当地林业、扶贫部门联系,与当地群众商榷,由他购进苗木,再以等于或低于群众自行购买树苗的价格在本地销售,既方便了群众,又能从中谋取一定的价格差额利润。于是他淘到了转行于林苗业后的第一桶金,一年下来,他赚到了一万多元。

      在之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丁安彪一边经营种苗生意,一边悄然实现着自己的人生蜕变。他虽生在山区,对本地树种略有一些了解,但摸爬滚打在苗木里以后,他渐渐发现,要做一个林业人,即便是贩苗贩林人,光有商业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边做生意边学习,而且将每年收入的70%以上都投入到学习考察上。 

      丁安彪购买了大量植物类学术书籍,学习树种的辨认方法,树苗培植、病虫害防止技术等等。他通读了四卷《中国树木志》,为了得到该书第四卷,还专程赴北京到中国林科园找专家。为了确切熟识更多的树种习性,他跟随中国知名植物分类专家、中国树木协会理事张家勋以及吉首大学教授廖博儒等人踏南疆,赴北国。在寻遍了本县五道水、八大公山等乡镇的主要森林之后,丁安彪又先后到贵州、湖北、安徽等地寻找树种,到河南、山东研究气候及土质。寒冬腊月,没来得及赶回家,他们甚至在山上过年。 

      1997年至2000年间,他的生意出现了滑坡,由于国家政策原因,树苗销量大幅下滑。加上一些家庭因素,他十几年积攒的所有积蓄全部花光,苗业的不景气,让他几乎濒临破产。他甚至转业去经营一家药店。药店能让他一家人维持生活,但内心深处对苗木,对林业的爱,让他始终没有放弃,苗木生意不做了,但学习植物培育技术、研究树种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做了这么多年苗木,我能越做越好,除了诚信,最应该总结的,就是学习。”谈起经验,丁安彪毫不掩饰。

      据初步统计,十多年间,丁安彪用于学习的费用已超过50万元。

      转型升级,只为青山满目

      青山不负有心人。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林苗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丁安彪重返林业,并踏上了规模化发展的轨道。

      他在桑植县两河口、沙塔坪、上河溪、细砂坪乡镇建起了2100亩的植育基地。2010年7月,丁安彪正式注册“桑植县林丰林业有限公司”。公司担负着该县及部分周边地区退耕还林树苗培育任务,以培育高产油茶等良种经济林苗木为主,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同时,他的公司常年解决当地群众就业近100人;培植关键期的3至5个月,可解决30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通过产业带动就业1500人。

      基地越做越大,产业越做越强,深谋远虑的丁安彪,已不再满足于经济林木种苗培育。他试图打破产业单一的局面。

      凭着多年积淀下来的种植经验和对林业发展的远见卓识。他开始把目光瞄向珍稀乡土树种种苗和城市绿化用苗的培育。

      结合当地气候、土质等特点,2014年他培育了近400万株大叶榉、楠木、红豆杉、栱桐、红豆树等珍稀苗木。仅此一项,可增加产值500万元。同时,依靠两千多亩的基地,他还种植了300余万株紫薇、丹桂、连香、栱桐、大叶榉、楠木等城市绿化树,年增加产值300至500万元。

      丁安彪说:“林业人都把‘北方杨家将,南方杉家邦’视为一种定律,我觉得只要我们敢于创造,勇于尝试,就可以打破‘定律’。”

      为了培育出新种苗,进一步拓展市场,打破树种单一的局面。丁安彪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寻找一种叫常青白腊的常青树树种,花了7万多元的费用,终于在湖北保康县找到了种子。经他精心培育,现已推广到河南、山东等地种植。

      “能赚多少钱,现在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能培育出更多适合各地种植的树苗,扩大绿地面积,让青山满目,才是我们林业人的终极目标。”谈起下一步打算,丁安彪显得大气而洒脱。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