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人物访谈

一个村支书和他的桃产业梦

2014-07-06 12:50:17  来源:曾甲长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今年是长茂山村黄会涛当村支书的第三届、第七年。

      在张家界,“长茂山”是一张越来越响亮的牌。“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等称号,让她光芒四射。

      这七年,也被认为是长茂山村发展最快的七年:

      通村公路“变”得越来越多,20公里长的通村和基地公路使长茂山村“四通八达”;

      桃树种植面积从500亩发展到2500亩,村民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13000元;

      休闲农业从无到有,长茂山村正成为市民和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

      ……

      “长茂山”桃产业发展经验逐渐成形,一拨拨的外地“取经者”络绎不绝。其掌舵者黄会涛,却依然低调地忙碌着。

      这个身材敦实、眼睛带着血丝的人,总是提着一个灰扑扑的包,坐着一辆运送桃子的小面的,在乡村与城市间行色匆匆地奔走着。

      他每天的行程紧凑又密实——协调长茂山果业内部的工作,去上级部门汇报村里项目进展情况,参与评议民主生活会,再回到村中处理村务。从早上5点起床,至晚上11点睡觉,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黄会涛说他练就了两样本事,一是上车就睡觉,哪怕只三分钟车程;第二是一天只吃两顿饭。少吃一餐饭,是因为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工作;车上睡觉,是为了保存体力和精神,应对随时出现的问题。

      在记者采访他的3个小时里,这个人的手机几乎没有停过。

      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样累?

      对这个问题,有点口拙的黄会涛一阵沉默。

      “应该还是责任使然。”他说,长茂山村其实是一个很贫瘠的地方,多年前一直不通车,也缺水,村干部想了很多办法,一直没有找到帮助群众致富的办法。这些年,虽然发展起来了,但底子还很弱,经不起大风大浪。需要村里的党员干部居安思危,努力去拼,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桃产业结构单一,风险又大,我们这些村干部,还真不敢睡个安稳觉,每天只能往前面奔跑,不能停下来。”他说,自己做梦都希望长茂山村的老百姓变成城里人:有一个稳定的产业,有份不看天气吃饭的稳定的工作!

      对话黄会涛>>>

      民生周刊:30年前,你家是个什么情况?有过梦想没?

      黄会涛:我其实是个孤儿,日子很苦。为了有钱上学,每天从官坪放学回家后,月光下得砍200根竹子,天没亮扛到山下卖,能卖到5块钱。当时最大的梦想是有饭吃,有书读。

      民生周刊:山上群众当时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黄会涛:主要还是道路问题。当时村里只有一条机耕道,但无法通车,老百姓下山一趟要走一个多小时。我是1992年修的房子,没有路,自己到茅溪河边挑石头、沙子,一天只能挑3趟,72平方米的房子花了300多个工时才修好,而在山下修建同样的房子只要40个工时。

      民生周刊:听说村里在发展产业方面走过弯路?

      黄会涛:对,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产业发展,种过黄栀子、梨子、枇杷、烤烟、青蒿等20多个品种,都不成功。主要原因是不注重后期管理,也没有营销意识或者选择的品种不适应,这些尝试失败后,老百姓过得比以前还穷了。

      2000年以后,村民黄仙球、黄春林等群众试种桃子成功,大家的温饱问题开始逐步解决,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支柱产业”的意识,加上运输受制于道路影响,没有大规模种植桃子;2009年成立了张家界桃子种植专业合作社,道路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逐步改善,全村桃树种植面积才迅速扩大,实现规模化种植。

      民生周刊:感觉长茂山探索桃产业发展的路径真不容易!

      黄会涛:是的。我们长茂山村党支部的骨子里有种精神,就是发展产业屡败屡战,从不言放弃。

      民生周刊:长茂山从几百亩桃林发展到两千多亩,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

      黄会涛:得保证运输通畅。我们的经验是桃树种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以前,村里只有一条不到4.5公里的机耕道,村里的桃子运不出去,有时甚至烂在地里。现在村里的公路长达20公里;另外,在推广阶段,得免费给村民们提供果苗和技术培训,让他们消除管理上的担忧。

      民生周刊:我发现你很重视修路,听说你不仅在村里修路,还把路修到周边村落去了?

      黄会涛:是的。作为村里的领头羊,我们支部的同志必须看长远一些。我们帮助其他村修路是一件多赢的事情,比如连接官坪,是为了在瓦窑岗村、茅溪村、官坪居委会、长茂山四村交界处的广大荒芜地带实施“再造一个长茂山”计划,可以使桃树的种植规模扩大一倍。还可以利用观音山寺庙、福米、覃垕王等丰厚的文化遗存,实施进一步开发,充实长茂山的文化产品,为市民和游客朋友提供多样的休闲文化方式。

      民生周刊:花这么多钱修路,大家理解吗?

      黄会涛:一开始不理解,后来大家看到了效果,尝到了甜头,也就理解了。

      民生周刊:这些年,听说你为村里的发展垫付了不少钱,打算怎么收回来?

      黄会涛:估计有40万了,大都垫在修路上。这些钱暂时也没打算收回来,等村里经济条件好些再看吧。

      民生周刊:你是哪一年当选村支书的?老百姓为什么推选你?

      黄会涛:2008年当选的,主要还是群众信得过我。此前村里修路,为了争取资金,我跑了一些路,也垫了些钱进去了;我在当村里秘书的时候,免费送树苗给村民们种植,说服大家种桃子,培养支柱产业。讲真的,乡亲们觉得你这个人实在,吃得了苦,自然就会把票投给你。

      民生周刊:基层干部工作非常辛苦,你觉得当一个村支书需要怎样的素质?

      黄会涛:我个人的体验是要做到“三得”。一是“忍得”,有时候给村里做善事,自己花了精力财力,但老百姓不仅不认可,可能还有误会,认为你得了好处。这个时候就必须忍得。

      二是“受得”。村干部办的事情虽然不大,但都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有时候村民有误解,会当面骂人,这个时候必须承受得起。

      三是“饿得”。你说吧,村干部不是“官”,得做事,得主动去汇报,只能等人家,不能让人家等我们。所以我经常没时间吃早饭,有段时间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胃疼得厉害。后来就随身带着糖果,并且练出了一身好本领:只要一有时间就马上吃饭,睡觉。

      当村支书,还得有颗“公心”,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另外,眼光要长远,经得住金钱诱惑。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民生周刊:做村支书又苦又累,为什么还要做?

      黄会涛:我是个孤儿,从小都是在乡亲们的照料中长大的。从内心来讲,我希望回报父老乡亲。

      另外,我认为“村支书”这个平台很适合我,有成就感。老百姓很直接的,你帮他们做了好事,他们会记到你。去年,我们打通了去牛角洞村的路,村里的覃氏兄弟特意杀了鸡,非要留我吃饭。妯娌们说:“黄书记你这做的是大善事,以后家里有什么喜事一定告诉我们,儿子结婚一定跟我们说声!”——他们都已经七八十岁了,我儿子才十多岁,等我儿子长大了,他们都还不知道还在世不,但是他们这份心意让我特别感动。

      民生周刊:最近村里又在忙什么大事?

      黄会涛:现在落实“六到农家”项目,做好道路线路的勘测,组织现场施工;另一个就是促销桃子,保证8月23日举行的蟠桃宴暨农业旅游融合论坛的桃子供货量。

      民生周刊:桃产业发展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打算怎么解决?

      黄会涛:桃产业是风险产业,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非常大。连续下了很长时间的雨,桃子就不好吃,就会没钱赚。而且桃产业劳动力需求很大,随着周边村落都在发展桃子产业,会越来越缺乏劳动力。

      所以我们现在提出,发展村里的休闲农业。但是现有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无法满足娱乐休闲的要求,农家乐水平不高,村民素质也有待提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下阶段,我们会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村民素质,进行地域特色品种推广(养黑猪、土鸡、大鲵等,做米酒),进一步拓宽市场,打出品牌。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