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人物访谈

彭诚:五线谱上的行者

2015-11-06 14:08:33  来源: 本报记者 宁奎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一见到彭诚,就知道他是搞艺术的。盖过耳根的卷发,斯文的黑框眼镜,两者的搭配就像在五线谱上荡起了一个音符。彭诚注定是个搞艺术的,也只能是一个搞艺术的,因为他自从跟艺术沾边后,就从来没有脱离过艺术,再确切点说,是音乐。音乐给了他灵魂,给了他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坚持,从黎明开始

      从幼儿园开始,彭诚就喜欢上了音乐。“那时候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特别喜欢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彭诚说,到小学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经常出演节目。那时候,小彭诚的心里悄悄地树立起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当歌唱家。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彭诚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那时候的我觉得,学音乐就得练嗓子,但是因为自己家住在单位上,搞不好别人会以为院里出了个疯子。”桑植县城里有个梅家山,那时候的梅家山还没有开发,只是个荒山。彭诚看上了这个“点”——因为没人。

      决心练嗓子的他在早上五六点就开始上山练,在差不多要上学的时候就下山去学校,放学后继续到山上练。“冬天的五六点有时候天还没怎么亮,但我小时候毅力就非常强,到上高中前,几乎没有间断过练习。”彭诚一边回忆一边打着手势,“那时候,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正确地练习,只是在山上大声地吼叫。后来证明,当初的坚持还是有效果的,吼叫把我的嗓子打开了。”

      初一那年,彭诚遇到了自己音乐路上的第一个机会:湖南歌舞团到桑植招小演员,而他初选顺利通过了。复试的前一天晚上,兴奋的彭诚想着自己即将踏上梦想的道路,整晚没睡着。第二天,整个喉咙都肿了,连话都讲不出来,自然,他落选了。

      虽然自身十分喜欢唱歌,并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但父亲却十分反对他学习音乐。在父亲的观念中,学习音乐是歪门邪道,自己的儿子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书本知识,将来好端“铁饭碗”。在父亲眼里,自己的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二的彭诚最调皮,同时也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一个,但无奈他“邪心”已定。“高中的时候,我就向家里提出,不考大学了,要去北京实现自己的歌唱家梦想,哪怕刚开始的时候去工地当建筑工人也行。”这个提议自然毫无疑问地遭到否决。“在我的音乐路上,影响我最大的无疑是大我四岁的哥哥。”彭诚一直心存感激,“高一的时候,哥哥看到我特别喜欢音乐,就攒了几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一个收音机。”1983年的时候,收音机是稀罕物,能够拥有一台收音机,很了不得。

      彭诚如获至宝。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捧着收音机收听歌曲,渐渐地,他迷上了歌唱家王洁实,并开始模仿他的唱法。而他却因为王洁实错过了早一步踏入大学校园的机会。

      挫折,让他更强大

      高二下学期,吉首大学音乐系预科班开始招生。“当时,我们班上去了两个人考试,一个是我,另外一个我从来没有听他唱过歌。”结果很意外,没有唱过歌的被选上了,而彭诚却落选了。“那个时候,我模仿王洁实有一段时间了,我面试的时候就是唱的他的歌。”结果,考官很排斥流行歌曲的唱法,“因为流行歌曲谁都唱得出来,看不到潜力。而我同学不同,一上台就吼叫,把嗓子亮出来了。”

      彭诚深受打击,但同时也吸取到了教训。于是,为了练嗓子,他又开始了高中前的做法——登梅家山。“事实证明,上山练嗓子和模仿王洁实都是有用的,一个打开了嗓门,一个培养了乐感。”

      高考时,彭诚顺利地被吉首大学音乐系录取,成为上千人中,最终入选的二十二人之一。

      走进大学,彭诚才真正开始系统地接触音乐,也第一次见到了钢琴。在这段时间内,彭诚的全部音乐细胞开始觉醒,也让他的音乐道路越走越宽。

      1987年,大学毕业后,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去了北上广,而彭诚却回到了家乡桑植,并带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艺术大学生。但彭诚觉得,自己在湘西的这个小县城,会离歌唱家的梦想越来越远。

      “后来,恰逢那时候海南政策全面开放,自己觉得海南的文化将会繁荣起来,于是,下海了。”在海南,彭诚当过驻唱、包过饺子、搞过销售,睡过厕所、睡过火车站,“有一次,睡在火车车厢里,突然感觉火车要开了,自己赶紧跳了下来。那时候的自己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海南的这段经历磨练了彭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让自己更强大,更能扛得起。”

      创业,成立巴人艺术学校

      “强大”后的彭诚,先后到武陵源、慈利任教。

      在两地任教期间,彭诚渐渐地打响了自己的名气。先是组建舞队随武陵源党政团赴长沙参加武陵源区成立发布会,后又代表张家界参加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几十个县市参赛的音乐大赛,获得第一名,同时参加其他各类比赛获奖无数。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想到要去成立一个艺术学校,但在教学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学生慕名而来跟我学音乐,我就在自己家里辅导,其中,我记得有一个艺术班的学生都是我课外辅导的,全部考上了大学。”

      2001年,看到培训市场的彭诚开始在慈利着手成立巴人艺术学校,并在后来把教学从音乐扩展到舞蹈、美术等方面。“很意外,除了之前在家里带的五六十个学生,刚开始根本就没招到几个其他的学生。”彭诚分析,应该是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于是,他便更加用心地指导已经带着的学生,“看着带着的学生一个个地考上了大学,前来报名的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在师资管理方面,彭诚也遇到过难题。因为自己的学校收费较低,导致所聘请的教师工资比较低,再加上当时张家界本地的艺术教师少,而如果请外地教师,则无法使之安心工作。他思考良久,拿出一套大胆方案:找有一定年纪、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出让学校股份等方式进行合作,激发其动力;而年轻教师则实行多种奖励制度,提高积极性。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2004年,彭诚在张家界市区成立了第二个巴人艺校教学点。

      就在市区教学点成立不久,彭诚接到一个邀请,来自于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彼时,刘诗昆准备在长沙成立一个钢琴学校,邀请他前往长沙合作办学。“规模自然比我在张家界的学校大很多,长沙的发展前景也好很多。”彭诚思考再三,但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是张家界人,根在张家界,也想为张家界的艺术教育贡献点力量。”

      2007年,彭诚又放弃了一次机会。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招聘艺术类管理人员,因他在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彭诚得到力荐。“我还是放弃了,还是因为离不开张家界。”

      连续放弃两次机会后,彭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巴人艺校的管理与教学上。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学生在全国、省、市等各种级别的艺术比赛中获奖无数,很多学生考入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深造。

      去年,武陵源巴人学校教学点也正式成立。如今,这三个教学点的学生稳定在二百五十人左右。

      “慈利、市区、武陵源都有了巴人学校,现在就差桑植了,我计划桑植巴人学校在这几年也要建起来。”彭诚有一个五年规划,他还准备成立一个集微电影制作,音乐制作编曲等于一身的、张家界最大的影音制作中心,“同时,我还想成立一个班子,积极对外推介张家界的民俗文化,并计划邀请一些国内外的大家来张,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