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人物访谈

陈功顷:把人生当成造福的过程

2015-11-22 14:09:16  来源:本报记者 宁奎 通讯员 王成均 刘宏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听张家界桑瑞铁矿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功顷动情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幸福在哪里》的歌曲总在我们耳畔盘旋。这就是那个高中家贫辍学又通过自学获得大学文凭的农民吗?这就是那个吃到一块肥猪肉片子后,自己舍不得吃,连夜狂奔17公里送到家里,看着久病的母亲和弟妹吃,感到幸福无边的那个学生吗?是的,他就是那个人生路上写满自强,不断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

      让家人幸福,享受付出的快乐

      陈功顷出生在桑植县瑞塔铺镇小溪村。解放前爷爷陈才银开过煤矿,帮助过红军,是一个对革命有功的人。陈功顷是听着爷爷乐善好施的故事长大的。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帮助他人会做个好人,做了好人会有好报的。陈功顷的父母亲体弱多病,年长的陈功顷不得不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读到高二,成绩优秀的他不得不含泪辍学。他养过鸭,开过伙铺,做过榨油匠,到天津炒过铁,在农村,哪行挣钱他做哪行。陈功顷最大的快乐就是把挣回的钱交到卧病在床的母亲手里,看着母亲一张张数钱,一张张盘算家里的柴米油盐的开销。陈功顷养鸭子时,才15岁,他到县城买回200只小鸭子,吃在鸭棚,睡在鸭棚,有的鸭子受伤了,他抱在怀里,冬天来了,他怕鸭子冻着,给鸭子生火取暖,很快,陈功顷养的鸭子长大了,120只母鸭比赛生蛋,为陈功顷创造财富,两年的养鸭经历,陈功顷悟出了一个道理:动物也通人性,你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感恩,更何况人呢。

      陈功顷深深感谢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也珍惜兄弟妹妹的血肉亲情。陈功顷创业期间,无论多苦多累,一想到家中体弱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兄弟妹妹,他就有使不完的劲。做每一件事,他都会用心去做,他要用最小的代价挣更多的钱养家糊口,这是陈功顷创业的动力。他知道他的家底亏不起,一亏就是全家挨冻受饿。

      凭着这份小心谨慎,陈功顷尽量做得最好。看到父母和兄弟妹妹生活得很好,陈功顷尝到了付出的快乐。

      让农民兄弟幸福,享受做人的快乐

      凡是在陈功顷公司做事的员工都有一个感受,陈总古道热肠,对农民兄弟是发自内心真正的好。

      陈功顷没办桑瑞铁矿前,是分水岭煤矿水井坝回采队的负责人,他带领手下150人科学挖煤,工人月收入800元以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年收入过万元是让人眼红的事,大家跟着陈功顷干,越干越有劲,后来,随着国家对煤矿资源的整合,陈功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申请关闭小煤矿,跟他干事的农民一个个像失了魂一般。陈功顷红着眼眶说:“我重新创了业,会请大家跟着我干。”

      张家界桑瑞铁矿年开采加工铁矿20万吨,每年吸纳农民兄弟就业600人。陈功顷作为董事长,他深深懂得农民兄弟采矿最苦最累,明白农民兄弟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陈功顷感谢家乡的土地给他赐予一座金山银山,这是家乡的土地要他带领乡亲们一起走共同致富的路,陈功顷规定,凡是井下工人,只要完成任务,每月收入都在8000到1万元,一年收入达到10万元。在陈功顷公司的6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是本地人。过去田地少,农民兄弟除了到分水岭煤矿挖煤,别无出路,现在随着陈功顷创办了桑瑞铁矿,一个个农民兄弟在公司打几年工,就在家乡盖起了楼房,过上了幸福生活。

      给社会造福,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一个农民,活在世上,做好几亩农田,经营好自己的家,这是价值;一个农民,投身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也是价值。陈功顷选择了后者。

      张家界桑瑞铁矿2002年创建,2004年投产,年开采、加工矿产20万吨,安排就业人员600多人。陈功顷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得轰轰烈烈。桑瑞铁矿总投资2个亿,每年产值上亿元,每年给国家上交税费上千万元。

      身为农民企业家,长期在市场经营中摸爬滚打,陈功顷始终牢记一点:“对社会要有责任。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才不会成为埋怨社会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干大事的人。”

      桑瑞铁矿从郑家坪、黄泥垭、塘坊、新村坪4个村过路,陈功顷在黄泥垭、塘坊修6公里路,花400万元,维护四个村的18公里公路,安排10个人养护公路,保证农民兄弟出行方便。陈功顷还为瑞塔铺中心完小小溪片小安装了路灯,配备了洒水车,为学校和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桑植县贺龙教育基金会成立,陈功顷捐资5万元,是贺龙教育基金会成立捐资最多的民营企业家之一。有人为陈功顷算了一笔帐,桑瑞铁矿成立10多年,累计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达数百万元。陈功顷深深爱着家乡的山和水,爱着家乡的人和物,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充分利用好桑植资源,造福社会。他知道,是家乡成就了他,报效家乡,造福社会是他不懈的追求。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