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唯春色与茶不可辜负。
我市的慈利县是国家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同时也是云雾茶主要栽种基地。
谷雨清明节前后,正是慈利云雾茶采摘的好时节,小编邀您一道来品茶啦!
好茶出在深山里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陆羽·《茶经》
高视角下,茶园美景尽收眼底。
一群采茶姑娘,着素装、腰挎竹筐穿梭于碧绿茶行,一路清歌飘黛岫,精心采得碧香归!
在这个神秘壮丽的北纬30度生命养成带,武陵山脉腹地慈利,璨丽的柔水、绮丽的山岳、瑰丽的峡谷、美丽的生物,齐齐生长于斯。这里山明水秀,物华天宝,常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素有“银澧金慈”之称,优质茶叶出自海拔千米的高山峡谷,历来是慈利北部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和收入来源。
5万亩茶园面积、3.3万亩采摘茶园面积、2500吨茶叶总产量、1.17亿元产值、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这里,茶树贪婪的吸取着山水的灵气,更是将土地里丰富的天然矿物质——硒,纳入枝干和叶片之中,慈利作为湖南省六大富硒土壤县,富硒土壤面积达107.5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6%。科研证明,长期饮用这种富硒的茶叶,能起到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的功效,让人延年益寿。
慈利种茶历史悠久,据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据史料载,唐初大将尉迟恭曾亲自挑选两种优茶命名为“桑树湾毛尖”和“桑树湾云雾”(即后来的“笔峰春”、“武陵云雾”),并带进长安进献给唐太宗李世民,皇上将其封为贡茶。宋末元初,从起点湖南安化踏出的三千年湘鄂川茶马古道,一路西行,在慈利牧羊冲踩下了深深的脚印。明清时期,桑树湾贡茶更是博得朱元璋、乾隆皇帝的欢欣,茶商借着皇上御封的美名东风,将一艘艘运茶的商船运往津市,飘洋过海,远销南洋。从此,这里成为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深深浸润着古茶文化的魅力土地。
慈利茶叶不仅有现代的机器制茶,还有非常古老的制茶工艺“蒸青”。它是来自慈利县三合口牧羊冲的古制茶法,是利用蒸汽来杀青而获得的成品绿茶。蒸青工艺能保留茶原叶较多的叶绿素、蛋白质等内含物,据说只有传承人高氏才能操作该技法。慈利茶叶无论是机器制的茶还是传统手工制作的茶,经相关专家评定和产品质量认证,茶叶香高、味纯、耐泡、无污染,有效成份含量独步三湘四水,内在品质在全国名列前茅,都是茶中上品、妙品。
数千年来,慈利人在这一片茶山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在这一杯茶汤之中体味到沏茶泡水的淡雅,在对茶道的传统恪守中,熏陶着慈利儿女的心灵。为了将慈利茶叶传承,慈利县大力实施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科技支撑、品牌引领四项措施,通过实行连片开发、集约经营,高标准建设示范化茶叶基地,提升慈利茶叶知名度。开辟销售市场,持续提高茶叶市场占有率,推动茶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持续带动全县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好山好水出好茶。上世纪九十年代,慈利出产的“紫驼银毫”,曾获得“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会金奖;“笔锋春”、“武陵云雾”,曾分别获得“湖南省名茶”和“湖南省优质茶”称号;2000年开始研制并投入市场的“云雾王茶”,是省内外知名的茶叶品牌之一。目前,全县茶叶已完成无公害生产标准的认证工作,三合口镇的茶园被确定为省农委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张家界云雾王茶业有限公司出产的“云雾王”系列茶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产品认证。
一壶煮千年,茶中天地宽。站在“十三五”规划的征程上,以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为契机,慈利县委县政府在茶叶产业发展上秉承“以德为中心”的茶文化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倾力打造现代健康养生的新标准。一路高歌猛进,慈利茶产业必然会得到跨越式发展,吹响精准扶贫的“冲锋号”,让茶农踏上致富道路,给广大消费者的幸福生活添加来自慈利茶叶的营养和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