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艺术村

生于武陵,成于青绿

2016-06-17 11:17:08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符周阳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梦里青山是吾家》纸本设色180×150厘米

    《春沐武陵》纸本设色180×150厘米

    《武陵清逸图》 纸本设色138X68厘米

    《春山物语》纸本设色180×95厘米

    《小河门前过》纸本设色180×95厘米

    《梦里家园》纸本设色180×95厘米


      谷利民,白族,1974年出生于湖南桑植。现任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家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家界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致力于中国工笔山水画创作研究。2000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13年6月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研究生课程高研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画专业在读;曾任教于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宋“荆、关、董、巨”之间明晰的风格差异,还是明后期董其昌提出和梳理的“南北宗论”,都可以看出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都有着极大影响,这也成就了中国画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丰富面貌的形成——斧劈皴映衬北方高峻山石,南方的烟雨山色需要披麻皴的层层晕染……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坚守住中国画的文化精髓,又如何能让这一传统艺术门类具有一定的当代性,是艺术从业者们一直在思考和尝试解答的问题。谷利民的中国工笔山水画创作,也是对这一类问题的深思。

      谷利民从自己出生成长的湘西山水风情寻找创作灵感,在笔法、敷色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尝试,不拘泥古法,可以说这是他对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的经典思维。

      谷利民的艺术创作,总是饱含对故乡山水的深厚感情,其作品中有大量“家”的主题,一方面是从小形成的对家乡山水的无限喜爱,另一方面也有艺术家个人对“家乡”的热爱。毕竟,不是所有画湘西山水的人都会将着眼点定于“家园”之上的。

      如作品《梦里家园》,作者的立轴构图,源自明清时期形成的山水画的经典构图方式——重合“深远”与“平远”两个视野,以山在图中造型,形成峰回蜿蜒的整体布局。在这一经典构图之中,作者置入山间农舍与稻田,替换了传统绘画中的亭台楼阁,既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构成,也使得这个画面氛围变得活泼起来。青瓦白墙,往往成为南方地域艺术表达的经典主题,但难免陷于风情,将其放置在古画的画面氛围中,用遒劲而又细致的笔法表现山间的绿木、稻秧,使得湘西山水的面貌多了一份沉稳和静谧。整个画面是大气的,其视野在整个山野之上,几乎囊括了关于湘西山间生活的所有景象——潺潺溪水、峭壁陡岩和山间小屋等,其情感也是真挚而深沉的。作者不是以一个外在的、客观的写生视角来进行描绘,而是将自己的记忆、感情和生活都融在了画面之中。

      除了作品的感性色彩之外,在创作手法上,谷利民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尝试,这些尝试,都结合了具体的地域特色和当代视觉经验。以《武陵清逸图》为例,山的画法极似南宋马远造山程式:用大斧劈皴砍出山岩垂直锋利的块面,层层叠加,形成规模。如此简洁有力的造型之法,配以青绿山水浓丽的敷色,使得作品从马远、王希孟等前辈大家之作中脱离出来,成为独具特色创作。湘西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山峰高耸,峰面锋利险峻,与大斧劈皴极为相称;山峰之上多苍翠树木,与山体融为一体,色沉而纯,用大青绿也颇为应景。青绿山水,曾一度被董其昌等人所贬低,实则毫不逊色于水墨,无论在笔法结构上还是在随形赋彩上,青绿山水都体现出了一种稳重、雅致的气质。艺术家能够从其真实的视觉经验出发,将传统的深邃与湘西的趣味结合起来,在画面中产生了奇特的中和、升华反应。

      成长在湘西,让谷利民有了关于山水、关于农村的真实体验,武陵山脉的灵秀流淌在他的血液里;生活在湘西,远离过于繁华聒噪的大都市,因而落在纸上的关于故乡的每一笔,都是沉静而美好的,可谓:生于武陵,成于青绿。

      (符周阳,美术学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供职于重庆龙美术馆)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