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艺术村

用巧手延伸书画生命

80后装裱匠江万里

2017-03-02 16:38:40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李享 曾甲长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核心提示]

      这个80后身上有股工匠精神,寡言少语,不善言辞,却用一双巧手装裱过李可染、曾来德、范曾、傅抱石、康宁等大家的作品,修复过李苦禅、赵朴初等名家作品,以及清朝的不少名人字画。

      这个新春,因为活太多,江万里没有回老家九江过年。

      当记者推门而入时,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他正和妻子忙着钉铜环,装挂绳。四周墙壁上,悬挂着众多装裱材料和已经装裱好的字画。

      寡言少语,不善言辞,这是江万里的特点。身为80后,他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先后师从北京荣宝斋、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的装裱专家,用一双巧手装裱过李可染、曾来德、范曾、傅抱石、康宁等大家的作品,修复过李苦禅、赵朴初等名家的作品,以及清朝的不少字画。

      有业内人士对于这位80后手艺的赞誉溢于言表:他的装裱技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故宫。

      从小耳濡目染接受艺术熏陶

      古人曾说:三分字画,七分装裱。传统的装裱工艺,自古以来被视为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术是完全利用传统手工工艺,以宣纸、绫绢、糨糊、国画颜料为材料,以鬃刷、排笔、马蹄刀、水油纸等为工具,通过特有的程序,包括洗、揭、补、托、全、镶、覆、装等内容,完成的书画装裱工艺。

      装裱的质量关系着书画作品的品相和存世时间。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装裱师,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书画、古籍不会保存得这么好。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是有生命力的,里面包涵着很多特有的工艺,把字画装裱保护好,才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流传下去。”身为80后的江万里的身上有着一份“古意”,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做木匠的,伯伯是做雕刻的,也自己做矿物颜料,他从记事起,就一直跟着伯伯学着做颜料。

      裱画是要配色的,北方人喜欢富丽堂皇,南方人喜欢雅致些。天然矿物颜料的特点是拥有永不褪变的色彩。但矿质颜料从选矿、开采到加工、制作、调配要经过一系列艰难繁复的工序,又因为矿物质的性质不同,每种颜料的制作工序也各不相同,所以很多颜料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

      庆幸的是,江万里从六七岁开始就跟着伯父学着熬制颜料,做纸质工艺品,积淀出了一定的艺术素养,激发了装裱书画的兴趣。

      潜心钻研装裱技艺“入魔”

      兴趣是最好的良师,在浓郁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江万里慢慢觉得自己就是干书画装裱的料。2008年大学毕业后,学室内设计专业的他跑到温州一家雕刻厂,一边搞设计,一边学习装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对传统的手工装裱技艺略有尝试,但他感觉提升不快。于是辞了工作,独自一人去北京荣宝斋当学徒。

      在荣宝斋,他师从张玉林的一位徒弟正式学习装裱。在那段时间里,江万里如一块海绵,拼命地汲取着荣宝斋的装裱技艺。装裱有着天赋的他,很快就掌握了裱画的基本技能。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成为入室弟子,荣宝斋的一些秘方和绝技难以接触。

      正在遗憾,上海博物馆裱画师诸品芳招收学徒培训弟子。听到消息后,江万里立刻奔赴上海,跟随诸品芳老师系统地学习装裱技艺。在几个月的培训时间里,他潜心学习,也求教于人。

      为了提升自身技艺,江万里如同着了魔。他经常逛书店,搜寻装裱的古籍珍本,从中汲取营养;跑到故宫博物院,实地观摩其他装裱师的技艺;时不时与朋友对酒当歌,淘出一些装裱秘方用于自己的装裱实践。

      在北京,一位朋友配制的浆糊在业界号称一绝。他去请教,花了一个月时间请客喝酒吃饭,终于用诚心感动了他。通过将淘来的秘方进行实践并改进,江万里配制出的浆糊加了8味中草药,不仅防虫防蛀,而且裱出来的作品非常柔软,保存寿命期长,不易折断。

      装裱用的纸张非常重要,为了寻找合适的纸张,江万里跑遍了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装裱室,与人探讨、切磋,最终寻到了一味最适合自己装裱风格的纸。

      ……

      8年的时间,江万里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认真学艺,跑遍了上海、北京和扬州、苏州等地,结合“沪裱”技法,又加入“京裱”雍容大气的装裱风格和“吴裱”清新典雅的风格,装裱技艺日渐精熟。

      “隐居”张家界苦练装裱技艺

      江万里在装裱技艺上的精益求精,让不少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尽管年轻,他已经为李可染、曾来德等众多大家的作品进行过装裱,修复过很多现代以及清朝的名家作品。

      一位在江万里处装裱过的艺术家告诉记者:同样是裱一幅对联,他可以将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这种讲求细节的工匠精神,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传统书画主要是采用绢或宣纸,材质纤薄,容易褶皱,时间长了,还易破碎。装裱最初的目的是利于保存,便于观赏。”江万里说,一幅书画作品从开始装裱到完成,需要二三十道工序,时间上大概半个月左右。

      而相比于手裱,现在机器装裱越来越流行。机器装裱节省时间,半小时就能交活,可以说是立等可取,价钱也比手工装裱便宜很多,但是没有任何艺术装饰性。

      另外一大区别是,手工装裱的优势是便于修复。

      “如果一幅手工装裱的书画作品因为年久破损了,还可以请手工装裱师进行揭裱、重装。如果是机器装裱,揭裱时会用到腐蚀性非常强的化学药水,对作品损坏很大。江万里钦佩传统书画行当里坚守传统文化的人,他说:“很多书画家把作品当作自己的孩子,机器装裱如果出现破损、污点就无法修补,等于作品就彻底毁了。”

      江万里所专注的,又乐于做的,就是装裱好每一幅书画作品。跟随妻子来到张家界后,他对装裱材料坚持精益求精,经常翻山越岭寻找本地最好的材料。譬如一些好的楠木,常常被他用在装裱作品上。

      他把装裱当作艺术的态度,赢得了张家界人很多人的尊重。一位画家在看了他的装裱手艺后,把原来装裱过的多幅作品交给他重裱。一些来装裱工作室的人,大都是放下作品或者拿上裱好的作品,稍微瞄上几眼,几乎没有挑出毛病。

      江万里说:“作品的主人信任我,相信我们的手艺,我能做的就是在装裱时不辜负他们。”他还说,文化修养对于传统书画装裱行业来说不可缺失,要成为真正的装裱大师,自己还需要在装裱之外下功夫。提高艺术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