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艺术村

书写故乡

吴工的艺术情怀与笔墨意图

2017-09-25 16:12:41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李辉武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武陵人家

    清江激流

    江畔访友图

    奇峰三千

    武陵烟云

    武陵秋色

      艺术家简介

      吴工  字贤彬,湖南慈利人,祖籍江苏无锡,号延陵堂,别署大石、泓安居,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美术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画、书法教学和研究工作。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家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家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吴工,张家界慈利人,早年习书法,碑帖皆有心得,于“二王”、“二米”处用功颇深,在书界亦颇有斩获。后求学于长沙,再于南京攻读艺术硕士,受教于朱训德、王金石、刘赦等名师,主攻山水。现执教于张家界的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是张家界市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又是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是一位醉心于家乡山水的实力派青年书画家。

      看吴工的作品,就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是来自对故乡焦渴企盼的满足。余秋雨先生曾经写道: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而吴工,却把人人眼中的自然幻境,变成了他的笔墨故乡。

      事实上,张家界与书画渊源匪浅。1979年的秋天,为了创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湘绣《韶山》画稿,吴冠中先生来到了湖南。创作完画稿,他便到湘西写生采风,最后因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使张家界名扬天下。此后,在湖南书画家们的作品中,可常见张家界的石峰清流,俨然可称“张家界山水派”。不过,在我看来,吴工笔下的“张家界”,却多了一份生于斯长于斯的亲近感。在他的画作里,可听闻到一石一水的内在脉流,可感触出一草一木在山风中摇曳的节奏。

      宋人郭熙提出山水画要“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成为影响深远的审美标准,也是历代大家所追求的妙品标准。当我面对吴工的笔墨故乡时,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等比例缩小置于画中,开始在峥嵘轩峻的墨色荆棘里,寻找一条可以畅游的路途。沿着丛林小道攀崇山峻岭,或盯着奇峰斜树穿荆棘杂草,沿途会经历一番辛苦,却不会有险峰绝路。我在想,这种笔墨流露一定要有山中攀爬经验才能做到。当心旅尽兴再看画时,观感全然不同了。技法、布局、视觉引导,都有一种故乡熟知感。从整体来看,前、中、近景,那巨大的视觉落差带来观感冲击,似在描绘文人的桑梓心念。从局部来看,野趣昌盛的草木点缀,却又能体验到画家的儿时记忆。

      不同于西方绘画以情节性或戏剧性及关键性的一刻取胜,中国山水更多描绘的只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常态,画中物像也处于一种静逸的,可持续性的活动中,同时借由不同的景观布局带给观者不同的情感体验,或激烈、或迂回、或闲适、或静心,总是在细水长流间默默浸润。但吴工的故乡山水却在常态表达中,融入故事诉说,这种故事诉说不是他自觉自主而为之,而是一种生命经验的无意识流露,这种生命经验应该始于童年在房前后山的玩闹,我认为这是吴工的性情。他又以多年读书、写字、作文、绘画的素养锤炼,来书写自我心中的故乡,这便是他的文化表达。

      吴工早年研习书法,至今笔耕不辍。他画作里面的书法气度已是无法掩映。他是喜读史书的,在画史上,“书画同源”早已深入人,从先秦的“河图洛书”到中唐的《历代名画记》,从宋人的“诗书画印”到近人的“书画一体”。“书画同源”的理论认识已经具体到“以书入画”、“同笔同法”的创作实践中去了。卫夫子曾作《笔阵图》阐释执笔运笔的方法。我借此名来称吴工山水画中用笔用墨的技法习惯——笔阵。吴工用笔墨似皴似点,却不是以传统标准讲求每一笔的轻重急缓,而是以一组笔墨形成一个面的浓淡虚实,而每组的笔势就像一支锐不可挡的士兵方阵,行于不止,急动如风,由此而形成了他十分独特的运笔手法,也是他常年运笔写书以及他个人性情的完美体现。

      吴工的故乡情怀和笔阵图式仍在发展,作为他的同学、同乡,我祝贺他取得的成绩,也祝愿他在艺术杆头更进一步。

      作者简介:李辉武,1985年出生于湖南慈利。获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湖南省画院。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