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大山深处的 大鲵养殖“专家”

——记桑植县五道水镇大鲵繁养专业户陈功明

2017-03-08 10:31:18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皮运楚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张家界新闻网1123讯(通讯员 皮运楚)桑植县五道水镇汪家坪村村民陈功明,历经了20年养殖大鲵的艰辛探索和拼搏,通过保护与开发并用,累积资产超亿元,走出了一条科学繁养大鲵的发展之路。


    锁定目标 起步建场遇坎坷

    陈功明家境贫寒,16岁辍学后就担起了家庭重担。起初为了谋生,他独自一人到海拔千米的花家台开荒种植烟叶和辣椒,虽然有所收获,但收入微薄。几年后,他又开始承包工程,积累了创业资金。

    “小的时候我经常在村子附近的溪沟和溶洞里看到潜藏河底的娃娃鱼,不过后来就越来越少看到了。”陈功明说,随着环境的变迁和滥捕乱杀,野生大鲵数量急剧下降,1997年他萌发了对大鲵进行人工养殖的念头。当时,因为投入大,风险大,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集体反对。

    倔强的陈功明看准目标后,依然怀揣着创业梦想着手行动起来。创业之初,他购进20尾鱼苗在家养殖,并建起了野外养殖基地,可是不久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全部破坏,所有的大鲵都被冲走,损失达30多万元。


    坚持不懈 科学繁育结硕果

    总结了初次养殖失败的教训后,陈功明再次购入100尾鱼苗继续养殖,由于缺乏养殖经验,鱼苗仍然逃掉了大部分。连续的失败让他认识到,要想把大鲵养殖好,必须要严格按照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人工繁殖要求,建设好场地,掌握好技术。于是,他卖掉了剩余的鱼苗,从基地建设开始做起。

    2001年,取得相关繁养合法证件后,陈功明投入90万元,决定大干一场。“娃娃鱼养殖有三大要素,水质、饵料和温度,对于养殖娃娃鱼这行来说,科学养殖技术和长期亲身实践两者缺一不可。”陈功明介绍道,养殖过程中,他一边修建基地一边翻阅大鲵养殖的各种书报杂志,不断的学习养殖技术是他一直坚持做的事。

    “自从鱼苗进入基地后,我的心就一直悬着,生怕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陈功明说,那段时间,他经常独自一人默默观察着这些“宝贝”们的生长情况。在他的科学饲养下,鱼苗健康地成长,进入繁殖期后的大鲵,为他增添了不少的“新宝宝”。


    圆梦百姓  共同致富迈大步

    从1997年至今的20年里,陈功明按照大鲵的特殊生活习性,建成了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4个仿生态大鲵繁殖基地和2个标准化大鲵驯养基地。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10月,陈功明还成立了集繁殖、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张家界澧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鲵种鲵的驯养、销售和大鲵子二代的经营利用,形成了库存大鲵种鱼4000对,正常年份产大鲵鱼苗30万尾,商品大鲵60吨的规模,目前,资产已过亿元。

    “赚钱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力量影响到更多的村民,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致富后的陈功明并没有就此满足,根据五道水溪沟分布和大鲵生长的特殊环境,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先后引导、帮助和带动多个农户从事大鲵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立了五道水大鲵繁养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全镇212户农户发展大鲵养殖,现每户资产均已达百万元以上。

    经过长达20年的探索和实践,他的大鲵养殖公司目前基本掌握了仿生态繁殖大鲵和标准化驯养大鲵技术,年孵化稚鲵能力已经达到30万尾以上,人工驯养大鲵成活率达到98%以上。现在,公司有技术员和员工40余人,并与中国农业大学等3所科研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研发大鲵深加工产品和高精繁养技术,在北京、上海、海南设立了办事处,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致富思源   倾力回报家乡恩

    发家不忘党恩民助,致富不忘回报社会。2012年以来,陈功明为五道水镇花鱼泉村投资5万元修建便民桥,每年解决该村300多人和茶叶村400多人的农村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费用18万多元;同时,他每年还为镇敬老院、全镇受灾农户捐赠资金达30多万元;为11个贫困的大鲵养殖农户无偿捐赠价值60多万元的鱼苗。在澧水流域的五道水、上洞街等5处河段人工增殖放流总价值120余万元的大鲵种鱼和小鱼3000多尾。

    对于未来发展之路,陈功明表示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大鲵的繁殖上,计划每年发展20个农户养殖2000尾,免费为他们提供鱼苗、饵料和技术。他还计划到2020年,公司每年将孵化出小鱼苗60万尾,实现全镇大鲵饲养量跃上40万尾台阶的目标。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