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张家界网约湘游

【每日一景】“网游张家界”|深山牧笛溪,不仅仅是一溪之美!

2020-06-03 16:37:16  来源:掌上张家界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牧笛溪,美在深山藏古村



    永定区最西南方有个边陲小镇叫四都坪,她坐落在石长溪林场(堡子界)山下,与沅陵县火场乡隔溪隔山相望,与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亦不远。这个国土面积191平方公里,一万多人口的乡,境内层峦叠嶂,气候温润宜人,雨水充足,物产丰富。其99个湾、99道岭、99条溪……在这里洒落、成长、迸发。“湾湾相通、岭岭相连、溪溪相汇”,绘成了四都坪乡一幅层次感极强、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成为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12条精品线路中“沅澧山水”不可或缺的旅游节点。




    牧笛溪,是四都坪乡的一条溪、一个湾、一个村。

    村里有60多栋集中连片的土家老木屋和吊脚楼,上百亩菊花,传统古村落保护得非常好,值得去看去赏。

    从市城区沿张沅公路一路西南而行,山环水绕,约莫2小时车程,在潺潺淙淙清清溪水、如练如带如虹瀑布、深隐茂林脩竹巉岩等的美景中,静卧在大山深处的四都坪乡到了。

    牧笛溪村居于四都坪乡的最东面,与沅陵县火场乡交界,是该乡最偏远的村,距乡政府还有20公里,半小时车程。马不停蹄,将车拐向进山的村道,不知绕过多少湾,越过多少岭,淌过多少溪……当驶上沿溪宽敞的水泥路,当一丘丘红色的菊花、一支支古色古香的土家吊脚楼撞入视线时,就已进入牧笛溪村的地域。

    8月,初秋的骄阳洒在身上,火热却不辣。牧笛溪村坐落于两山之间的山峪里,靠左山边,清一色的土家老木屋和吊脚楼依山势鳞次栉比排列,一直伸到山腰;峪中,开得正艳火红火红的菊花一直从村口沿古村落往上铺开,将山湾染得通红;峪右,一条从堡子界大山上蜿蜒而下的透明溪水潺潺而流,石头砌就的堤岸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粗大的杨柳,在溪上、路上投下树荫,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树荫下惬意乘凉。

    “村里的传统古建筑、古巷道、古桥、古树多,特别是吊脚楼最古老的有明清时期的,能保存下来不容易。”全村有传统古建筑121处,古巷道32处,古桥3座,古树99株。全村都是木房子和吊脚楼,现存有60多栋,共13000多平方米。

    一路在山峪里游走,品花、赏吊脚楼、戏水、折柳、拍景……山风徐吹,丝丝清凉。

    屋前的田坎都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很久远了,一层一层,全是石头保坎。另通往各家各户的道路、宅基地、台阶、院墙等都用石头堆砌,要搞成这个样子,不知道得花多少力气。

    玩得累了,走到溪水边,坐在溪中石头上小坐一会儿,刚还被太阳晒得有些生疼的皮肤顿感清凉。清清如镜的溪水中,游鱼倏忽来去,细石圆润光洁。捧一把溪水扑在脸上,清爽极了。把双脚泡在水里,可以听到肌肤贪婪吮吸溪水的丝丝声响。

    牧笛溪


    牧笛溪村内现存有梯玛歌、土家摆手歌、哭嫁歌、拦门歌、上梁歌、薅草锣鼓歌、盘树号子、吹木叶、咚咚喹、打溜子、地虎灯等民俗文化,有土家织锦、挑花、绣花、印染、编织、雕刻、制陶、榨油、酿酒、建筑等民间工艺。但有些文化和工艺已濒临失传,急需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

    “山上有好水,潺潺汩汩响,汇聚牧笛溪。溪水桥下过,推动水水磨,一路唱欢歌……”品花、赏吊脚楼、玩水、听歌、呷美食、析文化……依依不舍从古村回转,山峪中,忽远忽近、清脆婉转的山歌声传来,送客回城。

    综合掌上张家界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