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不让于桂林,情调不同于黄山,特色凸显于峨眉,雁荡、武夷、青城、石林……”在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眼里,谁都比不上张家界的美。
画册里独一无二的峰林地貌真实呈现在眼前时,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用中文写下:“地上最高绝景张家界!!!”
从名不经传的林场,到享誉世界的“张家界”,张家界创造了旅游发展的“张家界速度”,贡献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
这,是张家界缔造的耀眼传奇!也是内陆偏远地区开拓现代旅游的精彩典范!
1月,张家界上榜国务院公布的“十四五”旅游业规划确定的建设全国25个旅游重点城市之一,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上榜城市,也开启了张家界旅游发展新的篇章。
张家界因旅游立市,因旅游兴市。30多年来,张家界始终把旅游作为主业,不遗余力深耕旅游。因为“做到极致”,张家界在旅游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稳稳扛起湖南旅游龙头的大旗。
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张家界并不满足。结合“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发展要素和旅游市场随时代的变化,张家界一次又一次“提质升级”,从旅游景区到旅游产品,从旅游线路到旅游消费,多维度拓展、全方位覆盖,开发建成300多个景区景点,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遗产观光游、民族风情文化休闲游、体验探险游、科研科普游等旅游产品大格局。
随着一次次刀刃向内的“自我升级”,“张家界”品牌越来越响亮。从1989年到2019年,全市旅游人次从56万暴涨至8049万,30年里翻了143倍;旅游收入从1989年的0.25亿元狂飙到2019年的990亿元,30年里翻了3960倍,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令人艳羡”的“张家界旅游”,激发了周边地区发展旅游的活力和思路;“不可阻挡”的“张家界影响力”,成为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湖南旅游发展的引擎,张家界一跃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龙头。
多年来,以张家界为核心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强力带动湘西、怀化、常德等整个大湘西和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发挥着游客集散中心的辐射作用。张家界也积极致力于推动湘鄂川黔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打造张吉怀旅游共同体、张家界常德湘西“旅游金三角”。疫情前,张家界市每年为全省其他市州输送游客达1000万人次以上。
闯,是张家界旅游发展的信条。“样本”,是张家界旅游发展实践的价值。
30多年来,张家界先行先试,致力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市场开拓,为全省、全国旅游发展提供样本,提供乃至可供世界旅游业发展借鉴的中国案例。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两区获评全国“两山”试点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生动的“实践地”;
率先在全国推出“1+4+N”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旅游景区门票发票“一票制”、全域旅游“公对公”结算、导游归社等改革;“智慧旅游”走在全省前列;
率先在全省推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试点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率达50%,排全国之最;
获批全国首批4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用多个全国“第一个”建立起旅游行业的标准;
在全国实现首次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规范旅游文明行为立法;
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四条路径”和“十种模式”,成为全国旅游精准扶贫的“张家界样本”;
获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正在形成旅游融合带动的“张家界模式”;
探索推进疫情“动态清零”策略下的旅游复苏,出台《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复苏“310”行动计划》,形成疫情常态化防控和旅游复苏的“张家界做法”;
飞机穿越天门,公文写作模板的“一封信”,火爆全网的“你莫走”,堪称经典的“阿凡达”,一次又一次“出圈”造就了旅游营销的“张家界现象”……一块块“试验田”,一个个“示范区”,拼凑起张家界旅游实践的“行动图”,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发展提供了“参考书”。
1月,张家界七星山索道试营业,被称为“湖南最难登的山”解开神秘面纱。2月,张家界迎来首个体育旅行团,为旅游复苏发展添上一笔。
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张家界没有退缩,即使“负重”,依然自我加压、奋勇闯荡。
2021年,张家界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到2025年,力争建成千亿旅游主导产业,基本建成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武陵源、天门山跻身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力争三年内一半以上的区县旅游总收入过300亿元,建成一批旅游总收入过10亿元的文旅小镇和过亿元的旅游名村,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张家界样本”。
对标“世界一流”,张家界还将着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体育+旅游”示范共建城市、全国无障碍旅游示范城市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国家等级示范景区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把旅游放在‘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中去谋划,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龙头强,则全省强。面向未来,张家界以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每一步必然更加“铿锵”。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