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不愁,住着小洋楼,出行有摩托、小汽车,还经常出去旅游,老百姓的生活太幸福。”6月23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办事处双星村党支部书记陈化金带着记者在花园式的村子游玩,58岁的他谈起现在的好日子,一路“嘿嘿”地笑个不停。
“和过去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陈化金出生于1961年,经历了集体生产、分田到户、出门务工等各个经济社会发展阶段,70年间,他家住房的五次之变,见证着张家界农村从生产资料匮乏到吃饱穿暖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物质条件丰厚再到生活相对富足的民生变迁。
改革开放前:“集体生活想温饱”
张家界市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6%,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家界的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人们吃不饱饭、衣不暖身是常态。
“小时候没有一顿吃饱过,住着四面透风的木板房。”陈化金笑着说。
他年过八旬的父亲回忆,1960年,他家只有三间简陋的木板房,床板上铺的是稻草和竹席。吃饭是在大队食堂,按家里人口供给,每人每天,成人8两杂粮,小孩6两杂粮。按工分挣粮食,每人每天,男劳力10分、妇女8分,成人每个工日3角钱,挣的工分勉强糊口。一年四季,家人很少添置衣服,每到年底,用布票买几米布,缝件新衣,大孩穿了二孩穿,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市面上物资匮乏,全部是按票供应。
进入70年代,农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村民口粮有了一定保障,但离吃饱还有差距。市面上的物资日益丰富,床铺有了盖被和垫被,家庭成员年底都穿上了新衣服。
1972年,让双星村民倍感振奋的是,5米多宽的毛公路修到了村部,村民结束了世代肩挑背负的日子。这一年,拖拉机等农用汽车第一次开上了双星村;通了路,村民开始拆掉木屋建烂石墙房。那时建房,主要开支是匠人工资和瓦钱。当年,陈化金家修起了3间烂石墙房。“石头和木料都是山里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帮工出力;儿子会烧瓦,省了瓦钱。给匠人200元工钱,欠了债,攒了好几年才还清。”陈化金父亲算起陈年旧账。
改革开放初:“忽如一夜春风来”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那一年我17岁,政策放开了,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陈化金回忆道,1981年,土地承包到户,当年全村9成家庭实现了自给自足。这一年,他家4个劳力从事农业生产,喂了4头猪、10多只鸡。年底,家里首次有了余粮,全家收入2000多元。
收入增加带来的是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1982年,陈化金的父亲花30元钱买了一台收音机,通过这个 “话匣子”,他第一次听到了“外面的世界”。
1984年,双星村通了电,村里首现“万元户”。陈化金家盖了一栋3间砖瓦房,除去山里采伐的木料和石料,花了10000元,未欠债。
1985年,陈化金在新房里成了亲。也是这一年,双星村修建房子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的毛公路满足不了交通运输的需要,村里将毛公路扩宽至7米,配建了路肩和水沟,并将公路从村部修通至各组。
交通条件的改善,带来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86年开始,陈化金家先后添置了黑白电视机、电风扇、自行车这些“大件”。
1988年,大庸撤县设市,旅游兴起,距武陵源核心景区不远的双星村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成果,部分村民走出村子,投入到旅游从业大军中,村民的收入开始大幅增长。陈化金家吃穿不愁,年收入稳定在5000元左右。
上世纪90年代:“打工世界很精彩”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掀起“打工潮”,外出打工成为农村青年谋生的一条出路,并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1990年,陈化金凭着烧瓦手艺外出打工,一年下来收入5000多元,当年,全家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之一。
“在外面打工赚到了钱,看到了别的地方是怎么发家致富的。跟那些经济发达的地方比,我们村发展太慢了。”1992年,开阔了眼界的陈化金回村当村干部。这一年,他家的收入更加多元,除了农业生产收入,在村委会工作每年有3000多元工资,种烤烟收入5000多元。1993年,他与父母分家,花5万元修建了一栋水泥砖瓦房,内外粉刷、装修一新,仍没欠债。
村上的低工资终究留不住见了世面的陈化金,1998年,他辞去工作,又南下打工去了。
1998年至2000年,陈化金家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水涨船高”,家庭成员的消费支出大幅增加,每人每年均添置几套新衣、鞋帽,家里安装了程控电话,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电,煮饭用上了高压锅,烧水用上了电热水壶,洗衣用上了洗衣机,洗澡用上了热水器,冰箱摆进了客厅,木椅换成了沙发,棕垫变成了席梦思,出门骑上了“洋马”。
因出门务工之故,双星村村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村里掀起了“建房热”,已现零星“小洋楼”。
二十一世纪:“阔步幸福新时代”
进入2000年后,双星村村民收入快速增长。陈化金家的存款已从5位数上涨到6位数。
因上有老下有小,2002年,陈化金回村担任村主任,2005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此时,双星村有不少村民用上了手机,随时随地无线接听,比程控电话更方便快捷,2003年,陈化金花3000多元买了第一部移动电话,从此,家里过上了无线生活。
2006年,双星村迎来巨变,34年的村道全面硬化,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因村里有景区,一条在山里蜿蜒的游道将村道、组道、户道串联,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路网。
这期间,双星村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在植被茂盛的山野间生长,两层、三层、四层……三开间、五开间、别墅……
2010年,不甘人后,陈化金家一栋三层楼房拔地而起,添置了空调等新电器,买了新家具,总费用达40多万元,仍没欠一分帐。
从破败木板房到烂石墙房到简易砖瓦房到精装砖瓦房到三层楼房,陈化金家的住房经历了五次变迁。
从此,陈化金家的日子越过越舒坦。他在村委会工作,老伴在家边带孙子边种菜,大儿媳在景区上班,2018年,除去大儿子在部队的工资,全家年收入达9万多元。
“我爱人办了护照,去年和村里几个老姐妹去巴厘岛玩了一个星期。”陈化金拿出爱人旅游的照片和护照,脸上露出满足、开心、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