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人未识”到“享誉国内外”

2019-09-03 23:08:24  来源:掌上张家界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深闺人未识”到“享誉国内外”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张家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记者 王姣  

    新中国成立70年,张家界建市31年。31年前,因绝版自然风光而生,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31年来,张家界人奋发进取,端着“旅游”这碗饭先行先试,成功实现了“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奇山秀水天下知”的跨越。

    31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4.1亿元增加到578.9亿元,增长了41倍;人均GDP从976元增加到37719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3%;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8.1%。

    31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成功实现了从内陆闭塞山区到对外开放窗口的跨越、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先行先试,全域旅游成果丰硕。    努力发挥龙头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旅游布局,形成“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的旅游空间布局、“双核三极多点”的旅游产业布局,建成了19个国家等级旅游区。坚持高标准供给旅游产品,天门山索道、百龙天梯、大峡谷云天渡、《魅力湘西》、《天门狐仙》、贺龙故居、红二方面军纪念馆等一批高质量旅游产品被游客亲睐。坚持高水平开展旅游营销,利用节事、政策、媒体、客源地“四大营销”载体,创新影视、体育、文学、音乐等艺术营销,实现了国内主要客源地城市全覆盖,境外客源拓展到118个国家和地区,飞机穿越天门、世界翼装飞行锦标赛、国际乡村音乐周、直播苏木绰等系列事件更是不断扩大了张家界国内外知名度。坚持高质量推进旅游服务管理,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成了一诚通管理系统、安导通导览系统、旅游官网和旅游大数据平台等智慧旅游服务体系。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从建市之初的54.7万人次增加到8521.7万人次,增长了155倍;境外游客从1.68万人次增加到562.2万人次,增长了334倍;旅游收入从2491万元增加到756.8亿元,翻了11番。  

       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把城市作为核心载体,着力建设交通便利、安全快捷的“畅达城市”,宜游宜养、舒适舒心的“休闲城市”,山清水秀、天朗地净的“生态城市”,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诚信友善、和美品质的“文明城市”。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围绕9个片区组团铺排旅游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一批产业项目,形成了组团式、差异化发展格局;新建一批小游园、公共停车场、城市家具,改造一批雨污分流管网、小街小巷、农贸市场,推动慈利、桑植县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以“六城同创”为抓手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向国际精品旅游城市迈进。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6%,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100%,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14公里,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努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旅游扶贫成为全国推广的样本,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2%,320个村退出贫困序列,武陵源区、永定区、慈利县实现整体摘帽。

       升级转型,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持续稳固农业基础,实施“农业523行动计划”“3+2+N三年行动计划”,农业增加值达到61.2亿元,比建市之初翻了3番,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4家。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了市经济开发区、慈利县工业集中区、桑植县工业集中区、市旅游商品产业园“三区一园”的工业发展布局,工业增加值达到77.2亿元,年均增长12.7%;入园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63家,张家界经开区还获批省级高新区。强势发展第三产业,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17.6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2.6%。

       攻坚克难,改革开放亮点纷呈。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着力打造要素洼地、创业福地、开放高地。不断突破改革重点难点,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推进16大领域232项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作为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检察、旅游巡回(速裁)法庭,建立了综合统筹的旅游行政大部制。不断优化开放发展基础环境,先后建成了张家界火车客运新站、常张高速、张花高速、张桑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建设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高铁、安慈高速等一批出市入境大通道,高铁“十字枢纽”城市、“六向六射”高速网、“3456”小时交通圈正在加快形成,荷花国际机场成为全省三个一类口岸之一、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唯一国际航空口岸,相继开通了30条国内航线、3条地区航线和17条国际航线。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努力拓展口岸功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我市500强存续企业达到30余家,张家界航空口岸获批“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试点”,首家离境退税店挂牌营业,“四个进境指定口岸”建设顺利推进,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市成功创建,358个电商服务站相继建成,2018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65.2亿元。

       共享成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提高群众收入水平,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25元,分别比建市之初增长22倍、13倍。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我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91.7%;卫生机构数达到1103个、医院总床位数达到7349张;建成城市公共租赁住房1.3万余套,改造城市棚户区4万余户、农村危房5.4万余户,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53.9平方米、65.7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场所151个、体育健身场地1874个、乡村农民健身工程716个,人民群众在入学、就医、住房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得到解决。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抓好就业再就业,扩大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实现了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一个乡镇一所敬老院的目标。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连续3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连续四届16年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管理(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把自然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最重要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和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功创建了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加强环境整治,推进“6+1”四个专项行动,加强“四项集镇环境整治标配”建设,打好环境治理“三大战役”,推行河长制、路长制加强河流、公路、景区沿线和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2平方米,全市所有地表水监测断面连续多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全市优良天数达到340天。筑牢生态屏障,出台了《张家界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71%;建成9个国家级生态村镇、172个省级生态村镇、912个市级生态村,成为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武陵源区建成省级生态区。加强资源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推进有色、煤炭、烟花爆竹等领域过剩产能市场化退出,2013年以来,关闭退出煤矿28家、非煤矿山116家,关闭退出全部6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今天的张家界,世人瞩目。

    明天的张家界,值得期待。
       汇报!        31年,张家界实现了哪些跨越?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THE                                      

                         END                                      

    (制图/张佳 资料图/胡卫衡 张明涛 鄢渊 掌上张家界编辑部出品)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