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叶 大扶贫

——张家界古道源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茶叶产业扶贫小记

2019-11-27 09:25:19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记者 宋世秀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慈利富硒,出好茶。三合镇茶马村的唐治虎对此感触很深:“因为富含硒元素,有效成份含量高,茶叶销路越来越好。”

    唐治虎是张家界古道源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从承包村企茶叶加工厂,到成立张家界古道源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小打小闹自己干,到组织228户茶农成立2家合作社,拥有优质茶园基地1400多亩、年生产能力300吨以上;从率先致富,到带领462户1528人共同受益,特别是带动213户8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一路走来,唐治虎在茶叶产业道路上坚持了27年。

    这27年,见证了唐治虎的个人奋斗,见证了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慈利县如何运用小茶叶写好扶贫大文章。

    壮大茶叶产业

    1982年,初中毕业的唐治虎开始与茶叶打交道,承包村企茶叶加工厂、发展茶园。经过长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资本的他,开始思考怎样带领更多人一起,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精神给了唐治虎极大的信心。

    他把茶马村及牧羊冲村的茶农组织起来,召开座谈会,谈了成立茶叶合作社的想法,得到大家的支持。很快,慈利县三合口乡福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入社社员12名,有茶园300多亩。

    几年后,他又将发展的眼光瞄向了东岳观陡溪村。2014年,他将该村8个组的农户土地全部流转,一期种植茶叶400余亩,成立慈利县裕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28名。

    打造精准扶贫龙头企业

    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入社社员增多,茶叶产量增加,原有的茶叶加工厂已不适应产业的发展。

    2015年,唐治虎盘下陡溪村废弃的小学,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现代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车间,购置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50余台套,有效解决了茶叶产量增加,茶农鲜茶叶难卖问题。

    同年,他成立了张家界古道源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助推茶叶产业提质升级。此时,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全面铺开,该公司迅速成为慈利县精准扶贫龙头企业之一。

    为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公司聘请了一名专职扶贫联络员,制定了产业扶贫“一户一册”帮扶手册,公司茶叶基地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给贫困户发放农业生产物资和务工工资。同时,让帮扶对象直接参与茶叶生产经营,并为茶马、牧羊冲、陡溪3村以及周边村的贫困户提供务工机会。2018年,基地用工最多时,一天达到217人。

    土地流转、土地入股、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参与采茶制茶,张家界古道源茶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这些方式,直接带动茶叶基地462个农户1528人受益。

    213户812人脱贫

    探索茶叶产业扶贫带动途径,张家界古道源茶业发展有限公司颇费了一些心思。公司不仅自制扶贫手册,与贫困户各执一册,实行产业帮扶“一户一方案”,真正实现精准扶贫,还着重强调“输血”变“造血”,从而达到稳定脱贫致富的长效目标。

    该公司通过茶叶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让贫困户都掌握1至2项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技能,每年开展科技培训200人次以上,为贫困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平台和从事茶叶生产的能力。公司还给予技术指导,承诺保价收购,带动北平村农户自主发展茶园500多亩。

    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公司把省茶叶研究所作为科技依托单位,围绕茶叶高产创建、茶叶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开展合作,提高了科技水平和茶叶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公司领办的2个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生产能力达300吨以上。

    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62万元,利润117万元,返给社员85.3万元,户均达6000元以上。当年,公司被评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目前,公司累计发展茶叶1400余亩,每年仅支付土地租金就达28万元。受益的462个农户1528人当中,有213户8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户均增收4190元以上。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