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我来看您啦!身体还好吗?”临近新年,王钦又来到萨依巴格乡博斯坦托格拉克村,跨进孤寡老人沙伊甫汗·吐尔逊尼亚孜家中,用带有甘肃口音的维吾尔语亲切地问候老人。
“巴郎子是你呀!我身体很好!”沙伊甫汗听到问候,赶紧迎上前去,紧紧握了下王钦的手,然后转身从里屋端出一盘核桃,让他尝尝。
“王书记为我申请了低保,还给我送来生活用品和煤炭,他就像我的亲人!”沙伊甫汗用袖口擦了擦眼泪说,“听说他调走了,我很舍不得呀。”
王钦现在的职务是新疆墨玉县墨玉镇党委书记,这已是他转业后工作的第五个乡镇。
“艰苦的工作环境、单调寂寞的生活和语言交流困难,曾经对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1995年,王钦退伍后曾分配到墨玉县奎雅乡工作。对王钦来说,语言不通是一个大问题。
为尽快提高维吾尔语水平,1998年,他忍痛将年幼的孩子送回老家,自费赴自治区党校参加维吾尔语大专班学习。在熟记了3000多个维吾尔语单词和语法的基础上,王钦终于可以熟练地与村干部一道研究工作,了解群众所思所盼。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2007年9月,他被调任以人口多、底子薄、条件差著称的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任党委书记。
考虑到乡里人多地少,仅靠种植粮食发展经济难有出路的实际情况,王钦提出以林果业为主导,劳务输出、畜牧养殖、特色手工业等多产并举的发展思路。
经过5年多的努力,截至2012年,全乡林果面积达到3.8万亩,林果业人均收入18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33元,人均纯收入走到了全县前列。
“王书记为我们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他是我们的好卡德尔(维吾尔语:好干部)!”说起王钦,博斯坦托格拉克村的老村支书买买提·艾海提竖起大拇指。
当汽车路过吾加提村时,萨依巴格乡最主要的水利工程之一防洪水坝出现在眼前,流经水坝的喀拉喀什河河水清澈见底。
“为了不使流经村里的河水泛滥,从而对下游村民和5万亩农田造成影响,王书记动员大家修水坝,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用水吃水和防洪的难题。”正在此处观察河水流量的萨依巴格乡水管站站长艾则孜·艾力介绍说。
在南疆基层工作18年来,王钦就这样倾情乡里,兢兢业业,为民谋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赢得了维吾尔族老百姓的交口称赞,被誉为“贴心书记”。(记者 胡仁巴)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