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探访“南方大寨”长峪铺村

2021-06-09 09:27:13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记者 王姣 邵颖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或者扛着锄头,或者背着钢钎,或者挑着扁担……6月9日,慈利县通津铺镇长峪铺村村史馆开馆。走进馆内,一群正准备去劳作的“人”闯入眼帘。他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峪铺人民战天斗地的写照,也是新时代长峪铺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缩影。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长峪铺村,有最生动的实践。

    敢与天斗与地斗 誓让岩凸变梯田

    长峪铺村村史馆,在原来的长峪铺接待站基础上建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长峪铺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举,吸引无数来学习“南方大寨”的人在这里歇脚。如今,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而来,重温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热潮,看看今天“南方大寨”的新面貌。

    拐进村史馆后面的小路拾阶而上,两侧是依山凸排列的梯田,无数的岩板整齐堆砌,围成圈后往里面填入“客土”,便成了能种粮食的“良田”。

    长峪铺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遍地是石头,到处是天坑。村民们说:“就好像是装不住水的筛子,土也薄、没得水,没什么耕种条件。”面对这样的艰苦困境,时任长峪铺大队党支部书记黄炳秀带领全村男女老少,炸石头山、砌石头坎,从四面八方挑土平田,甚至有人将自家堂屋的地面挖了拿去填成田。现在村里能看到的田土,基本上都是长峪铺人从四面八方挑来的。因此,“客土”便成了长峪铺村土的别称。

    改土造地的第一炮,在一条叫“岩板沟”的地方打响。岩板沟是一条长100多米、宽20多米的烂石沟。1964年冬,黄炳秀带领30多名群众顶风冒雪苦战半年,炸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岩凸,砌出三条2米多高、26米多长的岩墈,在原本只有2分耕种面积的地方造出了3.2亩的梯地。

    岩板沟的变化,让长峪铺人民坚定了“人定胜天”的信心,长峪铺也正式迈进劈石造地的探索之路。此后十多年间,长峪铺先后自制土炸药2万余斤,炸掉6000多个岩凸,挑了17万多个平方的“客土”,整修、建造了近2000亩梯田。

    治了山,治了土,又治水,长峪铺人民越干越有劲。1973年冬,一场治理干溪沟的战斗又打响。干溪沟,源自九寨坡,注入龙虎天坑,因“下雨水横流,天晴溪沟干”而得名。黄炳秀带领长峪铺人民先用木头、石块做成拱模、再在拱模上填充“客土”,之后又步行从六公里外的溇江挑沙改善土质。

    “一开始钢钎有将近2米长,最后磨的只剩下10厘米左右了。所有人就想着埋头苦干,一定要把这种贫苦的面貌改变,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今年83岁的黄炳秀对当初的劳动场面记忆犹新。

    干溪沟的整治历时4年,投工达20多万个,用石料近20000方,削平了3座小山头,夷平数十块坡地,拱建了一条高3米、宽5米、近4000米长的涵洞。整治后,裸露的干溪沟隐身洞下,洞上造出了近1000亩的耕地,造就了“上面种地,下面跑水,打起仗来作战备”的丰产小平原。

    植根血脉代代传 大寨精神不失色

    “长峪铺人不仅肯干不怕苦,也会干肯钻研,他们的劳动精神里还有着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毕业后就一直驻扎在长峪铺村的李宏志今年58岁,是慈利县旱粮科学研究所所长。吸引他来到这里并且 “不肯走”的,就是植根长峪铺土地和长峪铺人民血脉之中的“南方大寨”精神。

    “带了一床烂被子,就守在试验田里,不试种成功就不罢休。”1966年,大队党支部书记黄炳秀与大队支委罗家新带领科研人员及几位老农在地里进行旱粮改制实验,他们在小麦地里间作玉米,小麦收割后,再在玉米厢的两旁套栽红薯。经过反复试验,探索出旱粮生产“两季三熟”模式。1973年,全村粮食亩产达到了1100多斤,在五十年代的基础上增长了5倍。1973年秋,中共湖南省委授予长峪铺“南方大寨”的称号。

    如今,李宏志仍然还在不断摸索,积极发展优质种植养殖与加工产业,帮助村民人均收入不断攀升。2020年,长峪铺村人均收入已超过1.5万元。

    “这是我妈妈奋斗过的地方,也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回到这里,既是传承父辈们的精神,也想要为长峪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长峪铺村村史馆副馆长黄梅林,是黄炳秀的女儿。她说:“前辈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是长峪铺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指引我们不断向前的力量。”

    “砌石坎成了长峪铺人的绝活,家家户户门口砌着整整齐齐的石坎,好像先辈们的劳动精神以经化成了长峪铺人与生俱来的‘基因’。” 长峪铺村党总支部书记王生龙如是说。

    在“南方大寨”精神滋养下的长峪铺,迈入新时代后发展依旧“热火朝天”: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中药材玉竹、生猪、旱粮种植等,推动全村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建成了“全国旱杂粮产业基地”;依托独有的人文资源,全力打造徒步旅游线路;将千亩梯田、干溪沟拱洞、龙虎天坑等串联,通过美景、美食、美宿村级服务“一体化”,建成了慈利县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2020年长峪铺村实现村集体经济15万元,先后获评国家绿色村庄、省级秀美村庄、省级生态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心里真是有了奔头。”村民李桃香因丈夫生病失去了劳动力,家境十分艰苦。村里建起长峪铺大食堂后,她成功应聘,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家里日子也是越过越舒心。在长峪铺,“李桃香”们凭着自己的奋斗,改变了生活。

    隔干溪沟拱洞不远,炉慈高速的隧道建设正如火如荼,现代化设备施工与50年前的肩挑手凿相比已是翻天覆地。王生龙满怀信心地说:“有代代相传的劳动精神,长峪铺人民未来的生活肯定也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