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桥:产业兴起来 乡亲富起来​

2020-06-10 11:15:00  来源:掌上张家界  作者:记者 陈洁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初夏时节,行走在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自生桥村,处处感受到蓬勃发展的脉动,宽敞平坦的水泥公路连乡入村,入户小道连通家家户户,山坡上、田野里,绿油油的藤茶长势喜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劳动中收获幸福。

    自生桥村2014年贫困人口111户355人,贫困发生率22%,人均纯收入1700元。2017年县委组织部入驻该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村出列“1+10”和户脱贫“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统筹规划,精准扶贫。截至2018年底,自生桥村106户34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8%,村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以上,整村退出贫困村行列。

    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自生桥村村民在莓茶基地人工除草。记者 庹兴亮 摄

    “我们来的时候就一个老村部,木板房子,墙壁上跟岩壁一样黑黢黢的,楼板吊了一个烂布椅子,交通及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县组织部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罗长青对昔日的自生桥记忆犹新。

    驻村之后,工作队通过走访调查、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村里的穷“根子”在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驻村工作队对村道进行加宽硬化升级改造,对组道进行整修硬化,截至2019年7月,自然村通组道路全部完成。同时,工作队还整修了朱儿塔山塘,夏家洛和曲尺垭两个人饮取水点,对皮家塔台区变压器实施增容,自生桥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有了质的提高。

    “工作队没来之前,我们这边出门一身泥,交通不便,没有集体经济,村支两委队伍涣散。现在的自生桥,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洁,村民素质也提高了。”在自生桥村干了6年村主任的夏国成说。

    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自生桥村脱贫户李腊月向记者介绍情况。记者 庹兴亮 摄

    过去,自生桥村由于山高路远,村民自产的农副产品无法卖出去,驻村帮扶队看到这一情况,因地制宜,引进桑植县众帮众扶商贸有限公司,建立冷冻库,打造村级电商平台和扶贫工厂,直接收购群众手中各项农副产品,让老百姓手中的农产品能在家门口变成现金。“我们采用电商平台+基地+农户模式,把产品销售出去,最远的已销售至缅甸。”自生桥村电商扶贫基地总经理向延东介绍。目前,该项目已覆盖本村及周边贫困户300余户、非贫困户800余户(其中外村农户750余户),实现销售额近300万元。

    产业兴旺,脱贫才有希望。驻村工作队采取“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方式,让产业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积极成立桑植县金色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把脱贫攻坚帮扶资金“血液”输给可持续发展专业合作社,使得产业帮扶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带动贫困户增收。

    今年74岁的村民李腊月,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吃药,丈夫和儿子先后离世,5岁起孙子就一直跟在身边,生活很困难。自从村里发展藤茶产业,她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基地采茶、年底基地分红等获得收入近万元,顺利脱贫。“在政府扶持下,孙子现已毕业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我自己身体好些了,可以到基地采采茶,增加点收入,日子也是越来越好了。”李腊月笑呵呵地说。

    2018年以来,村里建成藤茶产业基地100亩,粽叶基地176亩,全村所有贫困户入股藤茶基地,每个贫困户都享受到每股200元的红利,村集体入股粽叶基地105000余元,享受40%的利润分红,66位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16700元,全村农户在粽叶基地务工总收入达34160元。

    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自生桥村打造的生态旅游扶贫项目秘烟谷。记者 庹兴亮 摄

    2019年,为壮大集体经济,吸收本村贫困户长期在家门口就业,拓宽致富渠道,该村引进桑植红色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自生桥生态园旅游扶贫项目。“现在在秘烟谷上班,有份稳定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到家庭,总算日子好起来了。”47岁的向锦华是村里的脱贫户,近几年,通过工作队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已建起了两层小楼房,顺利脱贫。目前,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可获得土地流转金3.5万余元,群众务工总收入超2.2万元,电商平台和生态园项目为该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收入(各5万元)。

    拓宽致富渠道,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自生桥村又计划建设200亩粽叶基地,鼓励全村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同时采用“扶智扶志,”多渠道促使贫困群众增收,长期稳固脱贫。(记者 陈洁)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