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武陵源区协合乡李家岗村许忠英老人在油菜地里翻晒秸秆,驻村第一书记李建华又来帮忙了。“给您申请免水费了,不要跑去提水了,不安全,有什么困难找我帮忙……”临行前,李建华又来到老人屋后,查看村里装的自来水,反复叮嘱。
自从儿子患癌症去世、儿媳远走他乡后,许忠英独自带着尚在求学的两个孙儿回到故乡,从几间垮掉的老屋到建起新房,从举目无亲到孩子求学无忧、生活有保障,李建华一路“搀扶”许忠英找回希望。“感谢党和政府好政策,感谢李书记的关心照顾!”许忠英说,在她的心里,李书记就像自己儿子一样。
2016年初,在武陵源区政府任职、34岁的李建华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求下村从事精准扶贫工作,在协合乡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来,带着真情扶贫的李建华,将青春挥洒在异乡,收获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面对记者采访,李建华却说他受之有愧。他说,自己来自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农村天生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不落一个,只是干了自己该干的事。
李家岗乡村旅游
——在同事袁晖眼里,李建华一腔热情、真诚不做作。协合村两年、李家岗村近三年,在协合乡两个偏远小山村脱贫攻坚战线上奔波的这五年,李建华正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迅速融入当地村两委,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
2016年,刚到协合村任职的李建华还在熟悉农村工作,武陵源区要率先在全省脱贫摘帽的号角便吹响了。“责任重大、不敢懈怠”,李建华从此以村为家,吃住都在村里,挨家挨户串门了解情况,反复走访建档立卡户落实政策,积极协调行业部门和后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李建华走遍了协合村的坡坡坎坎,常常是一忙就到晚上9、10点钟。
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改造、安全饮水有了保障、产业分红得到了落实、教育医疗得到了资助、重点户给予了兜底……当年,协合村脱贫十项措施一一落实、所有贫困户均达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整村顺利脱贫出列,协合村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村居。李建华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李建华告诉记者,这是他扎根乡村后,时刻铭记的一句话。2018年,新一轮驻村帮扶开始了,组织认可李建华的基层工作能力,又将他派到了李家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新阶段新任务,如何实现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民解难题、办实事,李建华捏住这根针,让他迅速打开局面。
心中有百姓,脚下有力量。刚上任三个月,李建华便把在村居住的200多户人家走了个遍,2018年至今,他平均每个月驻村时间达24天,全村12个村民小组388户1422人的情况烂熟于心,贫困户户均走访5到8次。
李建华帮村民插秧
李建华不仅身先士卒收集问题,还认真组织开展屋场会、民情大走访:仅2019年主题教育大走访活动中,李家岗村就集中收集并解决机耕道修整、自来水安装、道路整修等民生问题19个。通过多次上门调解,大田垭组多年房屋界址纠纷恶化的邻里关系和睦了;通过多次上门慰问,帮助申请救助,大岗组租房火灾户的民怨及时化解了。李建华和帮扶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道,走进了村民心里,李家岗村创造了连续三年群众问题零上访记录。
“李书记逮得好,今后还要请我们看戏哦。”2019年重阳节,李家岗村组织老人看戏,全村230多名老人除了十几个有事的全到了,老人们亲昵地和李建华打招呼拉家常,他说,这是他最暖心的时刻。
李建华给来村里游玩的市民当导游
设立李家岗村教育公益账户,对优秀学子和服兵役给予奖励;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明理婆婆”“孝顺媳妇”“文明卫生户”;开展“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农民运动会”系列活动……如今,李家岗村移风易俗的条条举措让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为乡村振兴凝聚了民心。
——这是记者在李家岗村走访时,村民对李建华最多的评价。“我了解农村的不易,理解他们”,从农村中来的李建华,善于和村民交心,他总是在思考怎么用好政策,去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帮扶困难群众。
李建华当起了解说员
李建华始终认为,产业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来到李家岗村两年多,他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依托武陵源区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他多方引进项目资金近1700万元,村里开展了风貌改造,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建成了苏维埃李家岗区革命委员会纪念馆、沿河游步道、旅游产业大道,开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同时,他还引进区农旅发公司落户李家岗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实现李家岗村由传统农业向旅游服务业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李建华和村民聊天
疫情爆发以来,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题,成为压在李建华心头的一块大石。前不久,他还开着自己的车,自费带着村里的脱贫攻坚户李金柱去常德、益阳的电子厂去面试,帮着联系去区里的屠宰场工作。“能帮一把是一把,这一把可能就扶起来了”,李建华说。
顾不上快参加中考的女儿,亏欠着妻子,疏远了好友。风华正茂的年纪,李建华选择远离繁华,早出晚归、栉风沐雨,在异乡的田间地头奔波。他说,老百姓的一句认可、一句“屋里干饭去”的邀请,便是他最大的成就。 (宁奎 鄢渊 向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