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武陵源区中湖乡石家峪村,农家小院掩映在树木之中,道路两旁花草点缀、馨香扑鼻,地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家家户户都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经常有考察团来村里参观呢!”村党支部书记向佐玉自豪地说。
航拍下的石家峪村
就在两年前,石家峪村债务达197万元,村委会各种开支欠款10多万元,账面现金为零。群众凉了心,召集开会,来的村民比干部还少,是武陵源区赫赫有名的软弱涣散村。
2018年3月,中湖乡党委直接任命58岁的村主任向佐玉兼任支部书记。
向佐玉,24岁退伍后回到村里,先后担任民兵营长、村副书记、村主任,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擅长与群众打交道。
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后,这个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周内走遍所有的村民家,挨家挨户收集村民意见。
向佐玉与村民交流
为了解决村民最关心的集体经济问题,他一趟趟地往县里各个部门跑,汇报情况,寻求支持,最终争取到资金,解决了老百姓的欠薪问题。
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与村两委商量后,制定了不合格党员“铁十条”,推行党员量化管理打分办法,对党员实行一月一积分,95分为优秀党员,70分为不合格党员,以此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2019年,由于久旱不雨,群众饮水困难,向佐玉带领全体党员挖水沟、埋水管,从1.6公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引水进蓄水池,历经10多天,不拿一分钱报酬,解决了7个组的组民饮水问题,老百姓拍手称赞。
如今,在向佐玉的推动下,石家峪村已建立了一系列制度:针对过去村务不公开的状况,建起村两委议事制及村民代表、户代表会议制度,凡事都由集体决定;针对少数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情况,规定每月12日为主题活动日,让党员干部带头为公奉献……
“一个村,只要班子凝聚力强,党员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一定能发展起来。”中湖乡党委书记杨俊说,前几年,大家说起石家峪村就头痛,这两年,该村通过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显著提升。
7月28日一大早,向延君就背上喷雾器,给农田里的秧苗打药。收工前,他把农田旁的除虫剂空瓶收拢来,带回家,扔进家门口有害垃圾桶。
如今,在石家峪村,农户家门口摆放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4个垃圾桶,成了小村庄一道美丽的风景。
变化,得益于村里推行的垃圾分类。向佐玉说,过去,村里垃圾遍地,房前屋后堆放杂物,家禽粪便让人无处落脚,走在路上,农药瓶子、地膜随处可见,十分刺眼。
“村庄不光要富,环境也要美,面貌要新。”2019年7月,石家峪村作为张家界首个农村垃圾分类试点进行打造。
向佐玉指导村民垃圾分类
试点后,向佐玉带领村两委发扬“搬起碓码不转肩”精神,毅然推行垃圾分类,带头清理水沟、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帮助老人摆放杂物、圈养畜禽,并把垃圾分类写进村规民约,派出党员干部和保洁员动员宣传、上户指导。
“把垃圾能放进桶就不错了,为啥还要垃圾分类呢。”67岁的张家岭组村民张维新告诉记者,刚开始,乡亲们很不理解,嫌麻烦。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在乡长李冰的指导下,村里建立了“两山银行”,推行“两山”币,以家为单位实行一月一存扣,一月一公示,年终集中兑现分红派息。
“把农药瓶收集起来,积累成一定数量,换成‘两山’币,再到村里兑换奖品。”向延君打开有害垃圾桶,10多个大小不一的废弃农药瓶码放得整整齐齐。
村保洁专干王祥华对这种“两山”币模式赞不绝口,说只要每个人积极动手、热心村级事业就能拿到相应的积分,并换取相应奖励,比商店购买更加合算。渐渐地, 在村两委实干、苦干精神感化下,村民们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觉干”。
“向书记是村里的‘主心骨’,在他的带领下,水绿了,山青了,日子过得很舒服。”如今,石家峪村已经变成了路面整洁、垃圾归类、花红柳绿的新农村,吸引了周边很多单位前来学习先进经验。2019年,石家峪村在全区环境卫生评比中排名第一。(田育才 向韬 李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