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顶时茎顶端尽量留高,这样有利于水分和养料输送。”“打顶后必须及时抹杈抑芽,才不会消耗烟株养分,影响烟叶质量……”时逢烟叶收获季,慈利县南山坪乡双河村村民莫才文坐着轮椅在自己的54亩烤烟地头指导烟叶护理,有条不紊。
工人为烟叶抹杈抑芽
2006年,莫才文在洞溪煤场务工时,因一场意外导致双腿残疾,轮椅成了他永久的代步工具。
“我曾哭过,也自暴自弃过。”2014年,莫才文一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反复走访,给莫才文做思想工作,鼓励他重拾生活热情,树立产业发展信心,还为他申请了扶贫资金。
“大家都在支持、鼓励我,我想我也不应该向命运低头。”2017年,莫才文流转了村里十几亩闲置土地,开始尝试种植烤烟。
种烟的第一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除了日常指导外,还让烟草站的培植员上门为莫才文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那一年,除去雇人的工资及其他肥料煤炭燃料费用等,收入基本能满足当年的家庭开支需求,这也使莫才文一家从贫穷的道路上逐步走了出来并摘掉了“穷帽子”,也让他在烟叶发展之路上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成功的尝试给了莫才文更足的干劲。2018年,他不断学习烟叶种植技术,把烤烟地扩增到40亩。那一年,莫才文一家全年交售烟叶600多公斤,售烟收入2万多元。年底,他便把自家旧房子重新修葺了一番,屋前铺上了水泥地,院子里围建了几平方的小花园,全家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2019年,莫才文又雇用了村里多名贫困户,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种烟是个辛苦活儿,烟田整理、配方施肥、起垄覆膜、五月移栽、病虫防治、打顶抹芽、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一系列的生产技术都要落到实处,每一步都关系到烟叶的收成。”虽然不能自己下地干活,但莫才文每天坚持用双手转着轮椅在地头来来回回,即使手上早已生出了厚厚的老茧,也还是会磨出血泡。
除了田地里的活儿外,烘烤技术含量高,是项大工程,也需要莫才文自己来完成。“烘烤升温速度控制、随时观察烟叶变化状态、60℃稳温烘烤10小时……这些步骤都是烟叶烘烤过程的关键点,容不得一点儿马虎。”莫才文介绍说,目前50多亩地的烟叶需要烤上十五六房,为了保证烤烟质量,他得耗上好几个星期日夜守着烤烟房。
“我虽是一个残疾人,但我始终相信,勤能致富。这个道理对于任何人都说得通。”对于未来发展,莫才文充满了信心。(记者 王妍)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