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符晓 通讯员 黎治国 刘文武
“大家年货已经办齐了,去讲习所看哈去,村民正在商量新年发展大计。”1月30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村支部书记钟白玉热情邀请去讲习所看看。这时,合群村“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里已座无虚席,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出村里的变化。
“咱们这里经过亮化工程,晚上看起来漂亮多了。”
“照我说,这扶贫车间修得好,让我们钱包鼓起来了。”
“我觉得最实在的是村电子商务站建起来了,在线上就能销售‘七眼泉生态大米’等农产品了。”
……
“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不过,大家还得再加把劲,把产业搞起来。”钟堆原来在外地打工,在村支两委的号召下,回到家乡养殖黑山羊,他是讲习所的常客。
在钟白玉的倡议下,村民们开始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展开讨论,她说:“近年来,合群村采取‘党支部+示范基地+贫困户’模式,种植1200亩黄桃、300亩丑桔、200多亩优质稻,建成了水稻、黄桃、丑柑、黑山羊、大鲵驯养繁殖5大生态产业基地。今后,要把全村产业道改成游道,农产品变为旅游产品,居住房改成农庄,依托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田园乡愁之旅’。”
钟白玉的讲话让大家明白了发展的思路,村民纷纷发言。
“以前进出靠走路,现在买个摩托车、小汽车也不稀罕,哪个想得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是呀,村子漂亮了,交通方便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娃儿娶媳妇都容易些了!”
……
记者走出讲习所,村民仍然意犹未尽,不时传出朗朗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