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不容辞 │ 确诊区内,80后精英医生团队的爱与奉献

2020-02-09 19:20:34  来源:掌上张家界  作者:掌上张家界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阳光终将驱散阴霾

    WE ARE TOGETHER

    “我就想一家人安安心心吃顿饭。”

    市人民医院确诊区医生林浪的妻子,没有更奢侈的愿望。“我要带着妻子在河堤上走一走,晒晒太阳。”市人民医院确诊区医生谭俊心里想着的都是最琐碎不过的平凡幸福。……走近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确诊区,张家界日报社记者与每一位确诊区内的医者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故事。正义、爱心、良知,他们将力量和温暖留给了确诊区里最需要的人,在他们和家人的故事里,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我们泪流满面。


    Fight the Virus

    胡丹:妈妈真的回过家

    病人已经睡了一下午了,胡丹不知道他是习惯午睡这么久还是晚上没睡好。胡丹喊他起床,和他聊天,听出来他的紧张、淡漠和无措。

    胡丹慢慢和病人说话,想要拉近他们的距离。因为这位病人每天都剩饭,胡丹开玩笑说,“你是觉得我们的饭菜不好吃吗?或者你想吃什么,告诉我,我们给你送?”病人赶忙摇头,“不是的,不是的,是我不想吃。”低沉的声音,听着让人心疼。胡丹安慰病人:“要多吃才能增强抵抗力免疫力!那样,你才能早点出院!”那一刻,胡丹从病人的眼里看到了欣喜。1月30日,胡丹值班。确诊病患精神状态还不错。但病患时不时响起的手机和脸上烦躁的表情让胡丹有些担忧。胡丹知道,几位患者在确诊区除了对抗强大的病毒,还要面对多方的压力。他们因此沮丧、痛苦,并表现出对医生治疗的轻微排斥和焦虑。医者仁心。对于胡丹来说,开导病人,劝慰他们配合治疗,是她值班期间首先要做的事情。 “谁都不想被传染,病患们在确诊区甚至都不愿相信自己被感染!”作为医生,胡丹很理解这种心情。很多时候,面对死亡和恐惧,那是平凡人最真实的反应。在胡丹看来,虽然患者文化程度不高, 但他们真诚而善良。“有个病人老是缠着护士要加微信,后来才知道他想吃苹果。说要给护士转钱,委托她帮忙买个苹果!”后来,当这位病人拿到医院送的苹果时,高兴地承诺医生:“等我出去了,我要送你20箱苹果!”接到通知,患者可以出院了,胡丹和其他的医护人员激动到无以言表,立刻穿上“猴服”去他的病室告诉他这个消息,顺便帮他收拾东西,他们喜极而泣。送他们到确诊区门口,胡丹和他们互相扶持,同行的医护人员觉得有一种力量支撑着自己!和他们的这一仗,赢了!挥手告别的时候,胡丹心里五味杂陈。送走了两位确诊患者后,回到病室,胡丹去看了另一位确诊患者,告诉他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吃好睡好,多喝水,就可以顺利出院……当党员胡丹在病室温柔地鼓励着她的病患时,女儿已经沉沉睡去。晚上8点以后,胡丹不敢给女儿打电话。芭比娃娃、白雪公主、巴拉巴拉小魔仙公主贴纸……自胡丹进入确诊区,女儿的床头总是更换着丈夫李磊每天下班后悄悄给女儿买来的礼物。“妈妈工作太忙了,每天晚上妈妈回家的时候,你已经睡着了,早上妈妈去上班,你还没醒!”夫妻俩用每天不重样的床头礼物来证明——妈妈,真的回过家!  “不担心自己,更担心家人的平安!闲下来的时候,特别想她!”电话那头,胡丹有些哽咽。 (胡丹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文/记者 段晓辉)


    Fight the Virus

    林浪:履行吾辈职责,不负医者仁心

    接到指令的时候是在中午,林浪来不及多说,他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家也没有回,便匆匆赶往岳母家。正值各个地段设卡严守,林浪被工作人员拦在了排查点。

    “我是一名医生,我即将去到确诊区医治病人,我得接我岳母帮爱人带孩子,赶时间,能否通融?”林浪非常着急,晚上就要接班,来回一趟得花上4、5个小时,晚上赶不上交接班可怎么办?上一线,林浪早有心理准备。爱人刚满月两天,身体很虚弱,最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大女儿也只有5岁,林浪特别担心。“这段时间得辛苦你了!”临走,林浪抱了抱襁褓里的小婴儿,握住了妻子的手。原本来回只需要4个小时的车程,因为盘问排查多花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家,林浪匆匆洗漱,抄起几件衣服就得走。原本想着节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陪陪家人,跟妻子说上几句贴心话,舒缓下她的压力。但没有办法,疫情就是命令,他必须马上走。听到关门声的那一刻,妻子高凤感觉心都空了。闷!防护服是一定要穿的,加上护目镜、N95口罩、面屏,林浪觉得像戴上了“紧箍咒”。医生每天值班6小时,资源有限,每一个人都尽量减少防护服等用品的消耗。想办法排空、少喝水、吃半个馒头,是每一位穿上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早晨的必修课。轻易不脱防护服,最长的时候需要穿8个多小时。脱下来,林浪全身上下湿了个遍,额头被勒出多道深深的褶子,护目镜也把他的鼻梁压得红红的,双手因为频繁用酒精清洗消毒,开始脱皮。对于这些,大家都视若无睹。为了打赢这场战斗,所有人从不轻言后退。李文亮过世的当天,林浪连续收到了妻子发来的几条短视频。视频里,妻子叮嘱叮嘱再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林浪感受到了妻子的紧张,休息时,他反复安慰妻子,放心!“爸爸,我等你回来!”当5岁女儿甜甜的声音透过短视频占满整个静谧的休息室时,林浪忍不住泪目,他说:“那天晚上,真的非常想念她们!”每多收到一条医护人员离世的消息,高凤的心就紧张一分。“履行吾辈职责,不负医者仁心”,同为医生,高凤知道,穿上白袍的那一天,她和林浪必须直面挑战。“完了完了完了!林医生,有体液飞溅到我的防护头盔上了!”因为体液飞溅到了头盔和护目镜之间的缝隙,走出确诊区出来后,身边的小护一个劲儿地吐槽。再厚的防护服,也掩盖不了她的担忧。 “抽血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急得跳脚?” 就在刚才,病人面前她那镇定自若的状态让林浪有些佩服。“我要是紧张了,病人会比我更紧张啊!”搭档语气严肃认真!对病毒的恐惧、工作压力以及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担忧,是确诊区一线医护人员每天必须承受的日常。“尽管如此,大家从不轻弃!”林浪非常感动。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勇敢镇定的走上战场,那一刻,所有人都变身战士,可爱而勇敢!(林浪   呼吸与危重症副主任医师)(文/记者 段晓辉)


    Fight the Virus

    谭俊:90后妻子的话,让人心疼

    “我每次都问他感觉怎么样?我想让他多跟我说一些他的情况,释放压力。想让他把关注点放在工作上,不想让他看到我的紧张和担心,我不想他分心,想要他更专心,这样他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还有两个月,代林和丈夫谭俊即将迎来新生宝贝,在特别需要丈夫陪伴的时期,谭俊已经在确诊区工作了10多天。同为医疗战线的代林告诉记者:“这是医生该有的责任和担当,我必须支持!“谭俊在确诊区的10多个日夜,90后代林选择了坚强,作为一位孕妈妈,她的坚强更是让人心疼!为患者采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咽拭子,是这样一场对抗新冠肺炎疫情救治“战役”中,最危险也最容易暴露的工作之一。采集患者咽拭子时,需要用压舌板压住患者的舌头,叮嘱患者张口发“啊”音,从而暴露患者的咽喉部位,用培养管内的消毒长棉签,以灵敏而轻柔的动作,擦拭两侧腭弓和咽、扁桃体上的分泌物。但是,由于咽喉部有异物刺激,患者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从而做出咳嗽、打喷嚏等应激动作,造成体内的飞沫喷发而出,这样的情景下,医护人员就将自己暴露在充满致病菌的环境中,工作的危险性可想而知。2月7日,谭俊就为患者采集了咽拭子,头盔的护目镜上已经布满了水汽,严重阻挡了视线。厚厚的手套也让他手上的动作无法灵巧,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他只能放轻了动作放缓了节奏。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穿上防护服,感受与几年前的第一次截然不同。这一次,他更加小心谨慎。因为这一次,他面对的病毒传染性更强!进确诊区前晚的11点,当谭俊挂断院领导的电话,他做的第一个决定是取消了飞北京的机票,他放弃了再去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的机会。放下电话,谭俊没有告诉怀孕的妻子,因为市内出现了确诊病例他被叫去商量治疗方案。凌晨一点,谭俊默默回到家,他不敢走进妻子的房间,对衣服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后,和衣在沙发上躺了一夜。代林知道谭军早已回家,她不敢出去询问丈夫是什么事情,其实她心里早有准备!谭俊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本硕博连读8年制,师从著名的呼吸疾病领域的专家胡成平,是道地的学霸一枚,曾经参与我市的第一例危重症人畜共患禽流感的治疗。这一仗,少不了他! 这一夜,她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她不能让谭俊看出她的担心,她必须让谭俊放心地奔赴战场。因为接早班,谭俊必须在8点前赶去确诊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谭俊舍不得让代林准备早餐,匆匆收拾了准备离开。临出门,谭俊蹲下身对着妻子的肚皮说了句:“小毛豆,要听妈妈的话!”代林紧紧地咬着牙关,忍着浓浓不舍,瞬间红了眼眶。 亲手为自己做饭,每天晚上对着自己为宝宝做胎教……在外人眼里,谭俊不善言辞,只有代林知道丈夫温柔而细腻。刚去上班的第二天,因为值班,手机放在了生活区,将近20个小时联系不到丈夫,代林打了许多个电话,不仅如此,她还找了同在确诊区的四五个同事。代林说:“我感觉自己的心态要崩了!“此后,代林要求丈夫每天给自己发一份排班表。休息时,除了收集比对更多的病例和病历,谭俊最想做的就是多陪妻子聊聊天。每一天,他还会隔着手机屏幕对宝宝唱唱儿歌,或者为他读一读关于春天的诗。那一天,看着妻子焦急的眼神,谭俊忽然想,他应该先刮了胡子再跟妻子聊视频。“我的胡子长得特别快,胡子太长看起来不精神,怕她担心!“他说,进来以后,最想要一把剃须刀,但是不忍心让妻子奔波!”谭俊对家人所有的温柔,都在点滴之中。牺牲了小家,用心治疗每一位病患,谭俊和代林在一个人的战斗中,在两个战场上,齐心协力、共同进退。那些担忧和焦虑,无尽的关怀和坚强,在大爱面前,显得弥足珍贵。(谭俊 呼吸与危重症副主任医师)(文/记者 段晓辉)         


    Fight the Virus

    向柯华: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比起疫区的医护人员,我们已幸运太多。”向柯华告诉记者。他还时常这样安慰确诊患者“比起疫区的病人,你们也幸运太多。” 让病人“感染”信心和力量。

    向柯华今年31岁,呼吸科出身,作为科室最年轻的医师之一,向柯华有担当、敢担当,用专业抗“疫”,他总是积极向上,为同事和病人带去战胜病毒的正能量。1月29日晚上8点多,病房里发现确诊病例,向柯华连夜汇报病史、整理资料直到凌晨四点多,上午专家会诊中,他再次负责汇报病史和整理资料忙到下午,眯一会儿又开始上夜班。“作为年轻的男医生,我理应挺在前面。”向柯华表示,这次疫情是对我医学专业的一场大验兵,“我要在抗疫中学习,在抗疫中锤炼。”正月初六是女儿的四岁生日,向柯华错过了,但他说,“只有在工作中勤勉敬业、救死扶伤,才能真正为孩子做个好榜样,这比任何生日礼物都要重要。” (向柯华 感染科主治医师)(文/记者 周密)

    Fight the Virus

    张秀琴: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2月7日下午三点多,记者拨通了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张秀琴的电话,当时她正在抓紧补觉,却一直没有睡着。

    连日来高强度的精神压力、以及宿舍里和走廊上不断的声响,令她难以入眠,但她还是强迫自己闭目休憩。晚上八点,张秀琴又要进入隔离病房,继续战斗6小时。2月4日凌晨,张秀琴在病房值班时,突然间一阵心绞痛发作,她强忍着坚持直到下一班同事接班,才去做了个心电图,所幸并无大碍。说起工作上的种种,张秀琴温柔而平静。但当话题转移到家庭时,她哽咽到说不出话来。2月5日晚上,10岁的女儿传来视频聊天,接通后,手机里的画面让张秀琴的心揪到了一起,急出了眼泪。65岁的婆婆刚做完髋关节置换手术,不小心摔在地上站不起来,3岁的儿子在地上一直哭,女儿扶不动婆婆,安抚不了弟弟,急着直喊“妈妈,你快回来。”同样是医生的爱人还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值晚班,当时张秀琴恨不得跑出感染科大楼奔回家去。2月5日那天,她冒着风险为3位确诊患者前后取了18个咽拭子,作为医生,所有该做的事情她都尽心尽力完成,做到问心无愧。“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病人治愈回家,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也能早点回家。”她说。(文/记者 周密)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