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张家界红色故事汇

陈家河,红18师长征出发地

2019-10-17 09:17:29  来源:掌上张家界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1935年9月初,蒋介石在宜昌设立行营,调集141个团40万兵力,逐段筑碉,交替前进,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新的“围剿”,军事、政治、经济三管齐下,妄想把长江以南唯一的一支主力红军——红2、6军团消灭掉。

    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分会在刘家坪召开联席会议,制定战略转移的详细部署。红18师张正坤部奉命留守根据地,向西北攻击,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主力转移。这是一个牺牲自己、保护全军的任务。

    张正坤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响亮地提出“四个不怕”:“主力南下后,我们面临的将是一连串的恶仗,我们必须发扬革命精神,一不怕强大的敌人,二不怕险恶的环境,三不怕艰难困苦,四不怕流血牺牲!大家都要记住贺老总交待的两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要用四两拨千斤!’”

    红18师,是由一个主力团和桑植独立团、湘鄂边独立团、地方游击队以及后勤人员合编而成,共3000多人。他们大多数来自湘鄂边的工人和农民,桑植籍的占多数,深受旧社会的压迫和剥削,政治觉悟高,坚决表示,一定完成留守任务。

    18日夜,红18师主力团从龙山茨岩塘地区向西南的保靖方向行动,牵制湖南方面的国民党军主力于酉水一线。19日,红18师立即调头向西北急进,威胁龙山、来凤,牵制湖北方面的徐源泉部和孙连仲26路军,策应红2、6军团主力从桑植转移。

    24日,国民党军8万多人,将红18师包围在以茨岩塘为中心的南北仅仅5公里、东西仅仅20公里的区域内,企图置红18师于死地。2000多人的部队,面对8万多人的包围,形势万分危急。

    张正坤镇定自若,指挥部队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与国民党军激战四天四夜后,在大山里兜圈子。12月8日,红18师从茨岩塘东北的包谷坪杀出重围,经水田坝、中湾抵达上河溪。张正坤马上写了一封信,还脱下自己的一件皮大衣,连同300块光洋,送给上河溪团防李春林。信中说:“我们是贺龙的部队,想从贵地路过,请借一条路。”

    李春林见是贺龙的部队,命令团防让路,允许红军短暂休息。红18师在上河溪休息一天,吸收部分青年参军,决定全师北进鹤峰,建立根据地。

    12月13日,在苦竹坪遭遇孙连仲26路军的6个主力团,北进鹤峰的道路走不通。经罗峪、凉水口,到达两河口。14日晚,红18师全部集结于群众基础较好的陈家河。

    这天晚上,红18师收到军团部发来的电报,命令前往湘黔边会合红2、6军团主力。

    此刻,张正坤宿营的地方,就是8个月前陈家河大捷时击毙172旅旅长李延龄的住处。

    12月15日,张振坤在陈家河召开誓师大会:“同志们,一个多月来,几十倍敌人对我们进行疯狂的‘围剿’,部队虽然减员1000多人,但我们越打越坚强。现在,贺老总命令我们去贵州,我们必须马上赶去同主力会合。不过,敌人是不愿乖乖地让路的,我们要用我们的计谋和手中的枪杆子打出一条路来,用我们的铁脚板踩出一条路来。同志们要多打几双草鞋,同敌人比脚劲,比高强!”

    站在陈家河大捷的战场上,红18师开启了新的征程。

    陈家河,红18师长征出发地,将永载史册!

    1936年元月,张正坤率领的红18师经历大小战斗20多次、离开主力49天后,归队了!“张振坤回来了!”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正要拿着筷子吃饭的贺龙,收回筷子,放在桌子上:“不许动,谁也不许动,把腊肉、猪血豆腐、猪耳朵收起来,我要慰问张正坤。”

    这时候,石阡天主堂坐满了人,贺龙一进会场,就高兴地喊起来:“我们的游击专家张正坤到了吗?”

    张正坤兴奋地站起来,大声报告:“到!”

    贺龙径直走上讲台,高兴地说:“你们是有功劳的,你们牵制了敌人,使主力行动没有后顾之忧。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你们是从敌人心脏里打出来的,这表明红军是打不垮的。同志们,你们了不起呀!”


    散会后,贺龙要炊事班长端出那“不许动”的腊肉、猪血豆腐、猪耳朵。张正坤像个孩子似的毫不客气,大口大口地吞咽起来。贺龙噙着烟斗,深情地对张正坤说道:“你能带回六七十个人,就是了不起的胜利,可你带回来六七百人啊!”(覃章衡)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