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我国支付产业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

2018-11-18 10:44:41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吴雨 施歌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刚过去的“双十一”当天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而这背后离不开支付清算行业的全力保障。专家认为,高速增长的支付产业影响力正不断提升,但同时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应进一步提升对小微企业和商户的服务水平,推进城乡支付服务协调发展。

    “支付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社会资金安全、高效的流转是其基本使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16日在第七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当下,银行卡已成为中国百姓最常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方兴未艾,云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品牌正驱动着全球支付快速发展。支付产业已成为金融科技的一方高地,给我国经济金融带来深刻影响。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08.78亿笔,金额3759.9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9%和1.97%。作为全球第三大实时全额清算系统,人民银行支付系统2017年日均处理业务金额达15.68万亿元。

    “从业务量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支付业务基本以超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范一飞表示,“但应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发展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一些商业银行还是缺乏忧患意识,在零售支付进程中不断退缩,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行卡累计发行量超过70亿张,但活卡率偏低,其中借记卡月度活卡率不足十分之一。今年二季度末,人均持有银行卡5.2张,位居世界前列,但信用卡人均持有量仅为0.46张。

    中国银联党委书记邵伏军认为,支付产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我国移动支付仍集中在小额高频领域,个人服务较为丰富,但对公领域服务仍然较弱,公交、地铁等便民场景覆盖率不高。另外,支付机构在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传统金融服务空白没有完全弥补,小微企业和商户支付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截至三季度末,农村地区人均个人结算账户为4.5个,人均持有银行卡3.24张。范一飞表示,经过多年建设,农村支付环境大为改观,但是全国各地参差不齐,需要找出差异,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已经从早期的惠民、便民工程发展为现在的富民、兴民工程,是助农、富农的金融先导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手。”范一飞说,应引导支付产业实现新突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基础金融服务便利。

    当前,支付产业在个人服务领域不断创新,催生出新零售、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人们熟悉的共享单车、无感支付、“双十一”等都离不开支付创新的支撑和驱动。

    “与此相比,企业支付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一些中小商户和农村偏远地区商户缺少更便捷、优质的支付服务。”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永林认为,通过高科技应用,支付效率将获得提升,资金流转效率也会相应提高,中小微企业发展也就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与此同时,社会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传导到企业端,中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将随之下降。

    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下一步,监管机构将引导支付企业深挖金融科技潜能,提升支付清算服务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完善支付风险监控模型,助力纾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支付服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

    对此,邵伏军表示,中国银联将以“云闪付”产品推广和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各类场景支付服务的覆盖面与渗透率,让老百姓真正享受更便利、成本更低的支付服务。同时,推动支付产品与服务向二级地市、县域、农村市场下沉,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降低金融服务门槛。

                                                         新华社记者 吴雨 施歌)(据新华社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