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提前完成、进出口环节需验核的监管证件数量减幅高于国务院要求、关税保证保险试点扩大至全国海关……11月30日,海关总署召开媒体吹风会,亮出我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成绩单”,披露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趋向。
速度提上去,费用降下来
6.3小时,这是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出口通关所需时间。去年年底,这一数字是12.29小时。换言之,今年已经压缩约48.7%。同期,进口方面所需时间由去年底的97.39小时压缩至50.14小时,降幅约48.5%。
“我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比已经连续8周稳定在40%以上,提前完成国务院要求年底前再压缩三分之一的任务。”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志说。
通关加速,是单证减少、流程优化、核查提速等一系列工作落地生效的结果。
以减单证为例。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11月1日前,将进出口环节需验核的监管证件从86种减至48种。实际上,海关在规定期限把监管证件数量减到46种,超额完成任务。
光减单证还不够,张广志介绍,除4种证件不能联网外,其余42种监管证件全部依托“单一窗口”实现联网核查,大大提高核查效率。
通关提速,对市场主体而言,意味着节省真金白银。
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汽车物流事业部经理李欣对此深有体会。他以办理华晨宝马汽车的北京业务为例说,以前公司得先按照进口零件文件,在沈阳市商务局申请自动进口许可证件,网上申请通过后,去商务局领取正本许可证,然后快递给北京口岸进行申报。一套流程下来平均需要4个工作日。现在口岸代理凭进口许可证号码直接向海关网上申报,不再提供正本纸质许可证件。从申请许可证件到通知口岸代理清关,只需半个工作日,省时省力又省钱。
企业痛点在哪,继续在哪发力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我国按下“加速键”,没有“休止符”。
张广志坦言,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在通关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痛点,通关提速的同时,海关要更加注重提质,要以企业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想要便利化,(如果)没有信息化支撑,便利化不了。”他说,当前全国通关一体化正稳步推进,税单无纸化改革也在加快推进,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
以税单无纸化改革为例。北京海关副关长高瑞峰告诉记者,关区扩大新一代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适用范围,加强与财政、国库、银行联网,大大提升了支付海关税费的便捷性。以前,税单量大,企业忙于奔波,现在在办公室就可以操作,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作为代表性惠企政策之一,我国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备受关注。简言之,这项保险是国内首份以政府机关为被保险人的产品,凭借保险公司出具的《关税保证保险单》,可实现“先放行后缴税”。如果企业欠税,保险公司需向海关赔付。
“极大的利好消息!”北京嘉德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彤这样评价这项制度创新。她说,原先公司采用银行保函形式,向银行缴纳全额保证金,资金占用时间接近一个月,给资金周转带来很大压力。现在,不仅资金周转压力极大减轻,海外展商也通过这一窗口,切实感知我国海关服务不断提升。
张广志表示,提速也好,降费也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下一步,海关将继续扎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着力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刘红霞 王锦萱 )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