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消费金融由馅饼变陷阱 借款人应提高警惕性

2019-04-15 16:36:43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蕊 红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眼下消费金融市场鱼龙混杂,如一些原本做线下信贷业务的小企业,或是P2P转型来做消费金融的小企业,产品开发、风控等各方面能力都尚不成熟,但打着消费金融的擦边球,导致不断爆发恶性事件,使行业发展遭受非议。尤其随着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消费金融逐渐被推上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巨大的市场潜力、各路资本的追逐、政策的红利等,为消费金融描绘出广阔的未来图景。与此同时,违法违规的操作经营、有待完善的风控、昂贵的获客成本、同质化的产品等,又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一边机遇众多,一边挑战横生,有些消费金融可谓是由馅饼变成了陷阱。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714高炮”小额贷款骗局,不少借款平台被央视点名,包括快易借、速贷宝、小肥羊、天天花、机有米等,同时,信贷导航、融360等贷款超市也被点名。那么被称为“吸血馒头”的“714高炮”究竟为何物?所谓“714高炮”,指的是那些期限为7天或者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714”是指贷款期限,而“高炮”则是指其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这些平台多以砍头息、滞纳金、手续费等形式,先扣取借款本金的20%—30%,在超过还款期限后,借款人还要在归还本金的基础上,赔付逾期罚金,而通常罚金数额高昂。

    有关人士介绍称,“714高炮”这种产品通过互联网放款,抓住借款人借用钱的心理,打着放款速度快,下款快、零门槛等“噱头”,非法从事高利贷。这些“高利贷”平台还对借款人进行暴力催收,威胁借款人的人身安全。有关人士表示,“714高炮”很多时候是无放贷资质或牌照的机构违规放贷,收取高额息费以及逾期罚息。危害包括导致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侵犯借款人隐私、暴力催收,扰乱借款人的正常生活。此外,“714高炮”还扰乱了正常的消费金融市场,致使监管部门出台严厉政策,导致一些合法合规的平台因此受到影响。

    其实,监管此前已经针对现金贷乱象进行了多轮整治。不过,在现金贷被严监管之后,比现金贷更加来势汹汹的“超利贷”平台又在暗处滋生壮大。在业内人士看来,“714高炮”这类纯线上运作的现金贷公司,几个月就改头换面,公司名也往往隐藏,在线下很难找到其经营地,难以监管。一些现金贷通过更为秘密、更加隐蔽的通道,变身为超利贷,且部分通过贷款超市等载体,出现了新变种。针对此类“714高炮”的特点,分析人士建议,要加强手机各大应用商店和贷款超市等渠道的管理。此外,要通过金融科技力量,加强线上排查。如果将主要传播渠道控制住,消费者就难以接触到,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监管效果。

    不过,市场也呼吁,监管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棍子打死。在监管上要有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于不违规、不违法的经营应该鼓励。但是,行业门槛一定要提升,对于在经营中的监管要保持动态监管。

    此外就是面对消费金融市场上无处不在的陷阱,借款人必须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在提高防范中,一是针对中介机构或信息平台推荐的贷款业务,必须查清楚最终放贷机构名称及是否具备真实的放贷资质;二是个人借贷前需要明确自身是否有需求及自身已有的负债水平,越过28/36警戒线后要谨慎行事;三是正确计算综合借贷成本,仔细询问除利息外的其他各项费用;四是不少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有手机银行,并推出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个人借贷前请至少对比两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综合成本。

    除此之外,借款人必须知道无论金融单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不会存在免费或免息的贷款,千万莫因贪恋“小便宜”而掉入真正的套路和陷阱。在借款时,要充分运用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例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的经营范围及经营异常情况。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等)的官方网站查询受监管的机构名单,受监管意味着该机构必须满足一定的监管要求,但并不保证该机构会完全合规地开展业务。金融专业性强,涉及各类风险的管理,普通金融消费者要正确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多咨询身边熟悉的专业人士,多学习相关金融知识,看不懂的业务不触碰,没有说清楚风险点或看不透风险的产品要远离。如此,才会避免掉进违规现金贷经营者设置的陷阱。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