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经济政策下,不少公司已经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现象,一些中小企业也因为资金链问题开始举步维艰。在政策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预期的是,现金为王的时期可能即将到来。对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而言,现金的充裕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在宏观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根据数据统计,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三季度末共计持有货币资金3.15万亿元,较年初整体增加7.78%。单家上市公司多则持有现金数千亿,少则仅有数千元,差距悬殊。50家公司三季度末不差钱,持有货币资金都超过了百亿。三季度末持有货币资金最多的依然是中国石油,货币资金1354.53亿元,较年初增长159.44%,占流动资产的近三成比例。这50家公司合计持有现金1.33万亿,占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三季度末现金持有量的42.17%。 中国神华、中国建筑等大型企业也都手握数百亿元的现金,地产公司中万科、保利、金地、招商、金融街手头现金也都超过了百亿,现金较为充裕。而持有现金较少的公司多数是被风险警示或者特别处理的公司,ST金泰三季末持有货币资金仅0.55万元,是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持有现金最少的公司,ST长信等15家公司三季度末现金不足百万。 与年初比较,仅四成多的非金融类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较年初有所增加,而不少公司是因为重组或者通过IPO融资等渠道致使现金大量增加。三季末较年初增幅最大的ST博元,较年初增加数万倍,公司报告指出,报告期期末货币资金较期初增加了3.83亿元,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收到股东支付的股改承诺补偿金增加了银行存款。而雅本化学现金的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司股票发行上市。362家非金融类公司三季度末持有现金量较年初增幅超过100%,其中48家公司增幅超过了10倍。 211家公司现金持有量出现了大幅下降,较年初降幅超过了50%。ST当代三季末持有的货币资金仅20.83万元,而今年年初的货币持有量高达4044.59万元,下降了99.48%。除了现金大量减少外,公司的流动资产也迅速减少,由年初的8206.40万元,减少至三季度末的4813.57万元,下降了41.34%。公司存货没有任何变化,而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却在大幅增加,三季度末是年初的近三倍。上海新梅、莱茵生物等27家公司现金下降幅度都超过了80%,其中*ST丹化流动资产中除了现金,没有其他项目。 除*ST丹化等5家被风险警示或者特别处理的公司,电科院等不少公司的流动资产也近乎全部是货币资金。电科院三季度末货币资金6亿多,较年初增加了780.75%,主要系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到账,期末部分募集资金尚未使用,货币资金占了流动资产的99.34%。像上海钢联、世纪游轮等新上市公司除了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比例较大外,货币资金也较年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此的增幅则归功于IPO上市的成功。而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比例较小的依然是那些经营业绩不好的公司,大量的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直接导致了货币资金的比重严重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