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增长具有世界意义
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可以为迎接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提前做好准备。这也意味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重大贡献,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能在走出低谷后的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随着近日中国确保稳增长的新措施出台,国际市场感触到中国经济正向影响。不过,国际上还是存在看空甚至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显然缺乏对中国经济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一现实的准确把握。
现阶段中国经济减速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发达国家增长乏力,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尽管最新数据显示贸易顺差在第二季度有了大幅回升,但这并非因为出口加速,进口放慢的结果。中国对美日欧的出口增速已明显放慢,并已成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
从内部因素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减速也是国际金融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危机阶段,中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在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客观上也为后续的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迅速攀升创造了条件。随后,在消费需求贡献度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房地产等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使内需有一些趋缓。这是逆周期政策选择必然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呈现了通货膨胀压力明显趋缓这一亮点,从而为中国经济避免“硬着陆”创造了条件。更长远地来看,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减速本身会迫使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进而适应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需求;而低通胀则为改革生产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营造了环境。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减速与低通胀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一个时间窗口。
不论是“唱衰”还是“捧杀”中国经济的声音,都不会影响下一阶段中国经济政策的选择。中国经济政策一方面不会任由“硬着陆”的猜测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也不应该为某些国家摆脱危机而牺牲自身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目前,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都因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而受到经济减速的威胁。从中期来看,目前的主权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发达国家实现“去杠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世界经济摆脱低速增长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完成“去杠杆化”进程;二是寻找到新的产业增长点。在当前世界经济的调整期内,要让中国经济维持危机前的高速增长态势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增强信心,做好稳定经济增长这篇大文章。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可以为迎接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提前做好准备。这也意味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重大贡献,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能在走出低谷后的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