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外资行经济学家剖析五大警讯

2012-09-05 15:34:39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徐欢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警讯一: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拖垮中国经济


      沈明高:目前,地方政府收入减少,银行贷款受到限制,过往的投资模式难以复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存在两个方面的担忧:一是会不会有地方政府出现银行贷款违约;二是地方政府未来融资和投资的能力和潜力。无论哪个方面产生问题,都将导致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的终结。就市场而言,最大的担心是政策能见度太低,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在情形进一步恶化之后才会明朗。

      我个人认为,短期内中国地方政府不会出现债务问题,但是需要保持警惕,防止其恶化。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首先,中央政府要释放出经济增长速度需要放缓的明确信号,让经济增长回归理性水平;其次,中央政府应详细评估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并建立一个风险分担机制。

      陶冬: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不可避免,这个问题值得深思。首先,对于地方财政的制约几乎没有,唯一的制约只有发改委的审批程序,而这个审批也是时紧时松。其次,中国财政结构以及中央地方税收分配结构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加快财政改革。目前地方财政大部分是由银行信贷方式支付,这种模式在产生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相对于欧美债务问题,中国的债务问题并不算十分严重。目前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不重,因此,如果地方政府债务出现问题时,有能力施以援手。

      陆挺: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比例不算太高,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过去几年积累的基数较高,因此,目前来看情况也不算糟糕。

      屈宏斌:可以看到的是,过去两年中央一直在对地方债务问题进行摸底,逐渐规范化并增加透明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其次,地方政府虽然举债扩张,但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资产积累。另外,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将对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无需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过于担忧。

      警讯二:

      中国经济放缓将导致社会不稳定

      沈明高:失业问题是造成社会动荡的隐患。目前在中国,出口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约占城镇就业的近30%。预计未来几年出口将保持个位数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考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出口企业倒闭。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倒闭或去产能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政府的主要任务不是阻止转型的到来,而是将转型的阵痛尽可能地减轻。未来出口行业就业的减少,将需要通过大幅度开放服务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方式来弥补。

      陶冬:就业永远是我对于中国社会出现动荡的最大担忧。经济放缓年初已经出现,最近两个月,随着制造业的大面积倒闭,失业人数开始增多。由于中国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我也担忧,失业问题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但我认为外媒谈论中国失业问题十分奇怪,因为美国的失业问题严重性远远高于中国。因此,我们既要清楚地认识中国的就业问题,并对此保持警惕,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失业问题远没有欧美严重。

      陆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下降,下降过程是渐进的,其中存在周期性的因素,包括去年以来实施的房地产调控,但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房地产泡沫并不大,也并不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崩溃。

      屈宏斌:目前中国还有许多政策空间对经济进行微调,比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减税、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等,通过这些措施进行调节,可抵御经济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失业增多的风险。因此,对于经济放缓可能带来的社会不稳定这个问题不应该被夸大。

      警讯三:

      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导致大量资本外流

      沈明高:资本寻求更高投资收益率是正常行为,只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就不应该担心资本外流。未来中国经济只要能够维持6%~8%的增长速度,随着行业开放,也将继续吸引资本流入。同时,发展人民币资产市场也是当务之急,未来资本市场资金流入可以抵消外资在中国直接投资的下降。

      陶冬:制造业利润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交易成本提高导致中国富裕人士选择海外投资,但这并不表示资本会大幅外流,或者流出去就不回来了。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属于一个周期性的问题,会在短期内影响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本外流;但回溯过往,美国外流的资本金额也远远高于中国。因此,如果以此推导出中国经济将到达崩溃边缘是无稽之谈。

      屈宏斌: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过去几年来持续流入中国的热钱有所转向,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投机性的热钱流出是一个健康现象,有利于挤出资产泡沫;此外,从资本流出的规模来看,也不足以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警讯四:

      中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沈明高:环境的问题虽然和人口增长相关,但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关系更密切。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中国目前正在步入老年化,因此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

      屈宏斌:中国经济的崛起伴随着13亿人口的中国对能源和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从而导致了对资源的竞争,这不可避免,也不应过分担忧。中国未来应该聚焦于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压力。

      警讯五:

      中国人改变生活方式的要求将导致通胀

      陶冬:从这个关于通胀问题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外媒对中国经济并不了解,中国目前面临的并不是通胀问题,而是通缩压力。

      沈明高:未来会否出现高通胀,不光是中国也是全球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和挑战。相对而言,中国还有许多对应办法,比如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开放服务业等。

      屈宏斌:中国目前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为2%,很多上游经济指数都已经呈现负增长。即便CPI达到3%或4%,也属于较低水平,无需担忧。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