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城运动·温州】
相当于前五年供地总和
另有6万亩待供即将开建中国最大围垦项目
一期获地13.3万亩
温州“病症”:体制创新后续乏力,未能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金融环境未能改善,企业融资困难,民间融资不时冒出险情;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低端制造业仍是支柱产业,未能出现新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仅10%左右。
瓯江。七都岛。按照规划,这里将矗立起温州的新地标高达320米的超五星级宾馆。
在全国多处出台大手笔投资计划的背景下,人均国有建设用地拥有量在浙江11个市中最低的温州也端出空前规模的“地产盛宴”。8月25日,“市区地产投资推介会”向全国300多名地产商端出52宗共3220亩国有建设用地。
过去都是全国到温州推介地产、房产,如今,温州请全国地产商到温州。在会上,市长陈金彪说,一次推出3220亩经营性土地,是市区过去几年的土地出让总和,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民资、外资、国资。当地媒体的报道说:温州发展正处在全面转型期,应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掀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温州曾是在经济领域创造诸多传奇的明星城市,近年来却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局。今年上半年,其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仅5%,列全省11市末尾。
“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大手笔。”昨天,该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李岳海告诉早报记者。据温州天浩置业有限公司统计,这次提供的土地相当于2007-2011年温州市区的供地总和。
“今天的投入,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推介会上,陈金彪还表示,今年温州的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达到2280亿元,明年他的期望是3000亿元,“十二五”期间要突破1万亿元。
温州不断被“挖角”
外地从省政府到县政府都派人常驻温州,招商机构逾百个,深入温州各县、市,减免税收,还免费提供土地
凭借改革的先发优势,温州曾迸发出空前的经济活力,但进入21世纪后,经济增速逐步滞缓。“近几年,温州的GDP增幅长期处于省内11个市后几位,今年上半年仅5%,处于末尾,连生产总值绝对数也被绍兴市超越,退居全省第四”,该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王健表示,温州已跌出浙江经济的“第一阵营”。
据统计,上半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2.8%扩大到下降3.1%。工业用电量从同比下降2.4%扩大到下降5.7%。
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表示,温州率先开始经济改革,现在也是率先暴露“病症”的地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体制创新后续乏力,未能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金融环境未能改善,企业融资困难,民间融资不时冒出险情;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低端制造业仍是支柱产业,未能出现新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仅10%左右。
与此同时,温州还不断被“挖角”,各地的大举招商导致企业、资金外流。温州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招商处副处长顾新民表示,外地从省级政府到县级政府都派人常驻温州招商,机构超过100个,不仅设在温州市,还深入县、市;招商条件优惠,减免税收,还能免费提供土地,这些都是温州难以做到的。
据该市发改委党委委员张天长透露,年初市政府制定的今年GDP增长目标为10%左右,但因欧债危机导致出口受阻、民间金融风波等,现在看来已不太可能实现。此次大规模推地的目的是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王健表示,温州以往的投资偏少,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远低于全国60%左右的水平,“刺激出口,地方政府在税收、汇率等方面没有调整权,投资是比较直接、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十一五”期间,温州的年投资率在30%左右。去年,温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1.5亿元,增长89%,投资率从上年的31.7%提高到52.3%。而按照《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2011-2015年的 “十二五”期间每年的投资率都要达到50%,改变投资、消费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