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好事。但部分大学生,因急于求成,眼光不准,导致投资失败。有志创业的大学生须谨行,可以注意以下几点要素。
项目须平实。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同学,喜欢高新科技项目,或瞄准高端消费群体。殊不知,这些项目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回收慢,对于初起步、“囊中羞涩”的学生来说,根本不合适。例如,有两个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打算创造一个智能考勤机,有完全自主产权,光前期试样费就花了三万多。拿着初样,跑到公司和机关“扫楼”推销,只卖出两台,卖了五百多元,余下的全成了“搁货”,投资和收入不成比例。所以,创业伊始,同学们要放下架子,做些贴近百姓的平民生意,如开擦鞋店,卖卤味品等,本小有稳定的需求,以积累资金和商战经验。
政策巧优惠。虽然眼下政府鼓励全民创业,但一些优惠政策的实施对象还是有范围的。一些同学对此不太了解,自认为会“一视同仁”,盲目选择,结果竞争不过别人,导致开店失败。学经济管理的罗树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毕业后,他在新开的服装批发市场看中了一个摊位,拉了三个同学合伙干,弄清了进货的渠道,四人筹好二十多万元的资金,赶在冬季到来之前,从广东、福建和江浙等地进了一批冬装。可开业后,一样的进价,就是卖不过别人。考核了各项经营成本,后来才从工商部门了解到,他们没有本地户口,对下岗职工减免的营业税等优惠对他们不适用。惨淡经营两月,本钱亏去近半。
诸事没理顺。除少数家境殷实的学生外,大多数同学创业基本上处于“三无”状态:无充裕的资金源,无像样的经营场地,无销售人员。启动资金往往来源于家里“赞助”,或向亲朋的借款。风险大,前途不明朗,融资难。还有经营场地,大多是租民房当“写字间”,很难取得客户的信任。再者,潜在的成本账没算清楚,房租、水电、通讯和交通费、税收等没有细目,“开业”几个月后才摊入成本。推销方面,主要靠自己在市场上乱拼乱撞,不舍得请社会上有营销经验的人,做了不少的无用功。最好应该找老将来掌舵,掌控好全局,为拓展市场空间铺好路。
总之,大学生创业,年轻是优势,有雄心和干劲,但资金不足,经验缺乏是“软肋”。可以选择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起步,当小老板,立足当下,着眼于未来,相信经过市场的磨练,未来一定能成为新一代商海的弄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