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又到了以往冬修水利的黄金时期,看到家乡碧蓝的金星台水库,看到山青水秀如诗如画的优美风景,勾起了我少年时的深刻记忆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那是我才13岁的1975年的寒冬,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去修建县里的赵家垭水库,留在家里的少数男劳力和所有家庭妇女都要参加本公社组织的冬修水利任务。当时,我们公社组织金星台水库灌区几个村的在家劳力扩建、整修金星台水库。为了赶天气、抢进度,人们不顾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肩挑背负扩库容、固大坝。那时,我家从桃源九溪搬迁过来不久,父亲和姐姐都上了赵家垭工程,家里就剩下我和母亲,白天我上学,母亲上工地,晚上母亲怕我一个人在家害怕,便把我也带到水库工地。每天晚上,母亲就在工地挑土方,虽是一个女人,她却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不服输的倔劲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一个生在旧社会的文盲妇女,硬是凭着对共产党和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对毛主席的老三篇语录倒背如流,并有深刻的理解,曾被评为桃源县妇女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参加了全县的讲用会。因此,她爱国家、爱集体,满腔热情参加集体劳动。在修水库期间,每天除白天以外,还要从天黑到半夜,往返几百米的库埧,挑上百斤的担子。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埧陡路滑,但她来去都是一路小跑,每个夜班竟比男劳力挑的担数都要多,每挑一担报数登记时,她都响亮报号“我朱秀英一担”,因为是桃源腔且干劲足,最为特别的又是一个身材柔弱的妇女,一下子,成为整个工地上的一个亮点,传为佳话,都夸我母亲了不起。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回想起来,泪眼婆娑,如鲠在喉。看到这遍布了母亲足迹的巍巍水库大垻犹如母亲坚强的身躯,这静静的洒满了母亲汗水的一泓碧水犹如甘霖醇露,我深感欣慰。在此,我祝愿金星台水库碧水常在,永远造福于民。(作者 黄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