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频道 > 政务信息

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

2012-02-03 14:53:44  来源:网易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五、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基本任务。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全面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全省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文化生活幸福指数。
      
      1.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省党史馆、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省美术馆、省人文社会科学馆、省文化艺术中心、省档案馆展示服务中心、省文艺家之家,改扩建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方志馆、省艺术职业学院、毛泽东文学院(湖南现当代文学馆)等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市州和县市区按国家标准建设管理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无线覆盖提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村学校少年宫、文化活动场等工程建设。实施流动电影放映车、城乡公共阅报栏和电子阅报屏工程。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制定配套政策,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和场所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利用,建立长效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利用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与中央有关部门文化共建机制。发挥长沙推进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带头作用。支持长沙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立省级示范区、示范点。制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办法,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政府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实施《湖南省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考评体系》,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年度考核范围。
      
      2.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实施以城带乡的文化帮扶计划。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文化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继续实施好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演艺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在城市开展广场文化,在农村开展墟场文化,办好“三湘读书月”、“三下乡”、“四进社区”、“高雅艺术普及推广”、“公共大戏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
      
      3.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快新媒体建设。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支持湖南卫视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芒果网络电视台,推动新媒体聚集。加快广播电视技术数字交互高清化改造,建设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和现代安全播出管理体系。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网传输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建立应急广播体系,在边远山区推进应急大喇叭工程。加快推进红网市县分站群、手机报群和掌上红网建设,建设华声在线户外新媒体。加快长株潭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大力整合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尽快形成全省贯通一张网。建设湖南日报传媒大厦、芒果新媒体技术大厦。组建新湘评论传媒集团。
      
      4.加强研究发掘,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湖湘文库》、《红藏》等重要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加强湖南党史、地方志和年鉴的编辑出版。组建湖南博物院,新建一批现代化博物馆,鼓励发展特色博物馆,积极扶持民办博物馆。发挥岳麓书院在传承湖湘优秀文化中的作用,办好岳麓讲坛。保护、建设好长沙铜官窑、澧县城头山、汉长沙国王陵、宁乡炭河里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大永顺老司城、凤凰古城、通道侗族村寨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力度。加强对张家界、邵阳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保护开发一批古镇古村古民居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组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省艺术研究院。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扶持湘剧、花鼓戏、湘昆、常德丝弦等地方戏曲及桑植民歌、澧水船工号子、江永女书习俗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长沙湘绣、醴陵釉下五彩瓷、浏阳烟花炮竹和菊花石雕、湘西腊染扎染、滩头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保护开发。加快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办好公祭炎帝、舜帝大典活动。办好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湖南艺术节、我们的节日·端午文化节(汨罗)主题活动。
      
      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15年,增加值占GDP比重6%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0%以上,力争在全国第一方阵的位置前移。
      
      1.确立重大产业发展战略。把文化和创意产业作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的重要着力点,发展以长株潭为核心增长极,大湘西、大湘南为新兴增长极的品字型总体布局,推动形成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圈和湘江流域文化产业带。发挥省会带动作用,鼓励市州加快发展。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新媒体等新兴产业,提质发展印刷复制、广告、会展和收藏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与信息、旅游、体育、休闲农业等结合紧密的文化产业。壮大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巩固主导地位。加快推进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2.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贯彻落实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规划,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传播平台与内容表达的创新,以技术手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演艺创意等,提高融合度,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增量。推动文化与数字湖南建设相结合,加快天闻数媒数字出版平台、电子书包、云电视系统建设。加大内容创意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支持我省文化企业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腾讯、淘宝、富士康等的合作发展。加快手机动漫游戏、联通阅读基地、青苹果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建设。支持株洲华强方特欢乐城、酷贝拉青少年体验中心扩容扩张。办好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
      
      3.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扎实推进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湖南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长沙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图书发行信息平台等国家级重点基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抢占产业制高点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重点园区、基地、项目,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重点推进湖南广电创意精品人才基地、湖南日报报业文化城、湖南(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长沙黄花印刷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和潇湘影视大厦、中南图书大厦、雷宜锌雕塑艺术展示中心、长沙月亮岛文化主题公园、烟雨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城建设。
      
      4.壮大文化市场主体。重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继续推动芒果传媒、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向新领域、上下游扩张。加快推进电广传媒、中南传媒、拓维信息、天舟文化等上市企业成为战略投资者。加强文化企业上市服务指导,加快华声在线、体坛传媒、快乐购、和光传媒、琴岛演艺、学海传播等企业上市融资步伐。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组建省演艺集团、湖南动漫产业集团、湖南有线网络集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等省管产业集团。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培育消费主体,丰富文化消费产品,合理确定文化消费价格。适应三网融合、数字媒体应用、文化旅游融合等新趋势,创新文化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和开发,支持农村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加快发展。支持大型文化企业进入农村设立文化物流网点、经营服务场所,开展连锁经营,开发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打造各具风格的城市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推动长沙、岳阳、永州、韶山、南岳、炎陵、凤凰、武冈、洪江等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开辟特色文化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带动作用。支持张家界建设旅游演艺中心城市。
      
      七、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是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按照建设创新型湖南的要求,加大解放思想和文化改革创新力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有序改革、有情操作,确保改革中政治方向不迷失、文化阵地不丢失、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利益不损失。
      
      1.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加大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完成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统一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探索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文化企业监事派出制度,制定国有文化企业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2.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加快全省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新闻网站、广电网络传输机构、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等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着力推动改制后的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公益性国有文化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运行模式。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博物馆联盟、图书馆联盟,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3.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影视剧、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电子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市场,大力培育文化人才、金融服务、产权与版权、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以湖南有线电视网络为龙头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以中南传媒为龙头的出版物销售网络和快捷印刷连锁服务网络,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的党报党刊发行网络,以潇湘电影集团为龙头的电影发行放映和影院连锁经营网络。支持建设一批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和文化产品交易展示平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渠道建设,加强银企对接,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湖南省文化旅游基金、达晨创投、盛力投资等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文化领域。支持成立省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规范文化产权和艺术品交易,推动文化产权交易健康发展。
      
      4.加快文化创新。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大力推动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方法和手段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工程,加强对出版、影视、动漫等领域新技术的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积极抢占文化科技发展制高点。积极推动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等文化传播新载体,不断拓展文化服务空间。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各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文化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高端文化品牌。
      
      5.推动湖南文化走出去。加强对外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大力推介湖南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成果,全面展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扩大湖南卫视国际频道、省政府英文网在境外落地覆盖,支持省级重点新闻媒体和出版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制作《湖南文化地理》等重点外宣精品。推动建设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以出版物、影视节目、动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等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为重点,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制定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动更多的湖南文化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文化出口企业和产品目录。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外事、商务、旅游等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办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继续组织好“汉语桥”、“湖南文化周”等文化交流活动。
      
      八、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符合文化人才成长规律、符合我省实际的评价、选拔、培养、引进和激励保障政策体系,创造更加宽松良好的人才环境,加强思想作风道德建设,培养造就素质优良、敢为人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1.造就高端文化人才。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文化党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计划、文化产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发挥文化大师、文化名家和文化领军人物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开展学术研究、技术创新、项目建设。选拔培育一批在全国和业内有影响的文化名家和文化领军人物。积极发挥湘籍文化人才作用。
      
      2.培养专业文化人才。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文艺人才“三百工程”。省委党校开办高级文化人才研修班。建立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采取继续教育、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境外培训等形式,加紧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建立全省专业文化人才储备库。筹建湖南艺术学院。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和文化经营管理、服务贸易等专业,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制定引进专业文化人才的特殊政策,打破身份、资历、行业和地域限制,多渠道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向湖南文化领域集聚。继续保持入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总数在中西部省份的领先地位。
      
      3.培育基层文化人才。落实《关于加强全省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机构设置、学习培训、交流任职、待遇保障、表彰激励等政策措施,改善工作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开展湖南省民间文化传承人命名活动,发现培育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行业协会要为民间文化人才提供培训交流、职称评定、资质认证等服务。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并落实基本津贴,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明确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公益性服务属性,在村(社区)设立兼职文化辅导员。基层公务员招考中,注重录用具有文化工作经历或文化专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群众中涌现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作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4.扶持青年文化人才。设立青年文化人才专项培养基金,实施青年文化人才海外研修计划,举办青年文化骨干专题研修班,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扶持资助优秀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参与重大活动,为青年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
      
      5.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事业、薪酬、荣誉和情感等因素的激励功能,激发文化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政府荣誉制度。每年从文化事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专项,开展湖南年度文化人物评选,奖励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领军人物、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改革先进典型。鼓励新办文化企业和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探索骨干文化人才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创新,形成培养、延揽文化人才的制度环境。实现各种所有制文化单位人员在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方面同等对待。加大对各级各类文化人才的推荐力度。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建设文化强省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抓好顶层设计,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建设文化强省的科学化水平。
      
      1.强化建设文化强省的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实施文化强省建设“一把手”工程。从2012年起,省、市、县三级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范畴,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作为文明创建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每两年评选一次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加强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发挥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文化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向这些组织推荐派遣党委书记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协调配合,认真履责。
      
      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推动文联、社科联、作协、记协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2.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文化改革发展政策。各级政府要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落实由公共财政承担的配套资金。提高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省、市两级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省本级逐步增加省级文化事业发展引导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各市州可根据自身财力情况,分别设立文化事业发展引导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各项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鼓励各地制定更具操作性、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出台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具体办法。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社保、编制、信贷、价格、融资、进出口及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贯彻落实《关于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养老保险、人员安置、收入分配、土地变性等方面确保落实优惠政策。同时,拓宽投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向资本市场融资。
      
      3.加强文化立法执法工作。把文化立法作为法治湖南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湖南地方性文化法规和政府规章,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加强版权和原创保护,特别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加大文化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法治意识。依法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加大文化执法工作力度,重视和发挥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作用,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打击文化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文化安全,维护文化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4.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引导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总结基层和群众文化创造的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浓厚氛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央《决定》和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