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瞭望丨热土潇湘书写奋斗史诗

2021-07-13 17:27:44  来源:瞭望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4月15日拍摄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 陈振海摄 / 本刊


    ◇一百年,从湖湘情怀中,看见信仰光芒的折射

    ◇一百年,从湖湘担当中,感知奋斗使命的践行

    ◇一百年,从湖湘品格中,听见复兴征程的足音


      湖南,中国革命的红色沃土。

      1920年,在法留学的湘人蔡和森致信好友毛泽东,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1921年1月,毛泽东复信蔡和森:“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一百年来,湖南,这方红色热土,始终被信仰之光照耀。

      把湖南的沧桑巨变,放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去理解,不难发现,秉持家国情怀、血性担当和实干品格的三湘儿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民族复兴大业不断贡献力量。

      百年风华,湖湘精神为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奋斗史诗添上热血的一笔。

     家国情怀:心忧天下,济世安邦

      穿越历史烟云,回望觉醒年代——

      1921年元旦,长沙大雪纷飞。在潮宗街的文化书社里,一场会议正在召开。会上,28岁的毛泽东带领新民学会会员热烈讨论,确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之理想。

      这一年夏天,一艘红船扬帆启航。时针回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全国50多名党员中,有湘籍人士多位。

      风雨如晦的暗夜里,一批擎火者从三湘大地走来。

      历史的偶然中藏着必然,了解千年湖湘史便不难理解。湖南被称为“屈贾之乡”,屈原、贾谊先后流放谪居于此,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患意识,和身处困厄仍不忘天下黎民的家国情怀,浸润于三湘四水。

      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到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再到蔡锷“为四万万人争人格”……先忧后乐、济世安邦之情,始终流淌在湖湘血脉,直至在中国共产党信仰感召下,升华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情怀。

      一颗稻种,粮安天下。因路遇饿殍而树立农业报国之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躬身田野,带领湖南种业科学家团队,创造了“东方魔稻”的奇迹。

      “十三五”以来,湖南累计支持种业科技创新资金近20亿元。这是水稻种业第一大省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守护农业“芯片”,就是端牢中国饭碗。

      湖广熟,天下足。过去五年,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的湖南年总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年产杂交稻种8000万公斤。自1973年至2020年,湖南农业部门先后承建了我国各类援助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44个国家的39个农业项目。

      杏林春满,兼济苍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历博物馆”收藏着1945年至今的230多万份病历。92岁的共产党员、心胸外科专家袁明道每天来到这里手抄病历,批注钻研。

      1951年,湘雅医院仅7名共产党员,如今发展到3283名,在职工中占比过半。2020年,湘雅医院派出4批142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抗疫。

      自1973年以来,湖南陆续向塞拉利昂、津巴布韦等国派出数十批援外医疗队。湖南医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祖国召唤,使命必达。2009年,一座“八千湘女上天山”纪念碑在新疆落成,无声讲述一段壮举:20世纪50年代初,近8000湘女响应国家“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应征入伍来到新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八千湘女上天山”70周年,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123人赴疆开启新一轮援疆工作。此前,湖南已先后派出8批工作队、累计投入资金约29亿元援疆。

      从水资源利用援外培训,到工程机械装备“出海”,再到全球多地烙印下湖南建筑设计的足迹……怀揣济世抱负的湖南人,奔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

      从擎火者高举起第一面鲜红党旗开始,信仰的种子星火燎原。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湖湘儿女奋斗不息,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注入湖南贡献。

      一百年,从湖湘情怀中,看见信仰光芒的折射。

      血性担当:不怕牺牲,矢志奋斗

      砍头不过“告老还乡”——这是27岁湘籍共产党员郭亮在1928年面对敌人秘密审讯时的最后“供词”。国民党反动派将其杀害,挂起头颅示众。

      “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15岁便以诗明志的长沙伢子郭亮,用壮烈的牺牲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忠诚。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在湖南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往无前、舍生忘死的英雄壮歌。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先后发动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湖南人民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志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

      湖南有40余万人参加工农红军,英名在册的烈士有15万人,牺牲群众达100多万。新中国1614位开国将帅中,202位是湘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三湘大地有无数像雷锋一样的共产主义战士,将滚烫炽热的赤子之心投入祖国建设事业中。雷锋化作共产党员永恒的精神丰碑。

      丰碑上,还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欧阳海、“中国式保尔”罗健夫、抗洪英雄高建成、舰载机飞行员张超、90后抗疫英雄宋英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93年前,湘籍共产党员夏明翰气壮山河的呐喊,正是共产党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

      读懂血性担当,就能读懂伟大牺牲。从“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脊梁巍巍,至今挺立,化作矢志奋斗的壮志豪情,化作开路者的果敢与智慧——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一个古老的民族,向千年贫困全面宣战。

      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八年中,湖南向党和人民交出奋斗答卷: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更为宝贵的是,湖南成功走出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壮烈的牺牲。100多名干部倒在了湖南脱贫攻坚战场上,他们用生命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用热血兑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诺言。

      一百年,从湖湘担当中,感知奋斗使命的践行。

     实干品格:经世致用,敢为人先

      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弦歌不绝。“实事求是”匾额,高悬于书院讲堂。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望着匾额,久久凝思。

      “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1916年至1919年,毛泽东有部分时间居住在岳麓书院半学斋,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这块匾额。1925年,他回到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撰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牢牢扎根中国大地、深刻结合中国实践的真理,如一座灯塔,照亮一个政党前行的路。

      思想的力量,化作实践的伟力。

      奋进百年,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过程中,日新不息的湖南人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等工业和科技史上的多个“第一”,它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佐证,也化作湖南人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图腾。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三湘大地,处处是活跃的创造、蓬勃的生机——

      2020年,疫情阴霾笼罩世界,三一重工仍售出近10万台挖掘机。同一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规模连续10年排名全国第一。

      湘江之畔,株洲跻身全球最大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深度参与、全方位助力中国高铁自主化。

      2021年4月,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

      “大国重器”频出湖南。

      从思想到行动,湖南答卷里,一个“实”字是核心密码。

      百年来,三湘儿女以经世致用的标尺,丈量敢为人先的创造,实现了一项项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的美好改变。

      惟创新,方能自主;惟自主,方可自强。从5G智慧工厂,到智能网联汽车;从积聚730万名人才、8621家高新技术企业,到规划产值破2万亿的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新时代的蓝图铺展,“实”与“新”底色依然。

      一百年,从湖湘品格中,听见复兴征程的足音。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部大省湖南肩负起“三高四新”的全新历史使命。

      精神的火炬,一代代传递。

      面向新时代,热土潇湘大有可为!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