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0万名数字化管理师,10万名电子竞技职业选手,越来越多的收纳整理师、旅拍师、博主……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84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89.5%。其中,新职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不可忽视。
这些吸纳就业能力惊人的新职业到底是哪些?
数字科技、消费升级催生大量新职业
随着人们对数据的依赖越来越多,跟数据相关的职业需求也越来越大。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00万名数字化管理师,其中87.23%的从业人员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1至3倍,潜在就业缺口近千万人。
平均年薪15万至20万元,支付宝刷脸设备、无人货柜的安装调试员是物联网发展下催生的新工种之一。在与刷脸支付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生产和安装调试人员已达50万,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
“过去,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玩物丧志,没想到如今成了令人羡慕的时髦职业。”“80后”小徐说。
据统计,目前我国正在运营的电子竞技战队(含俱乐部)多达5000余家,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约10万人,还有大批半职业、业余电子竞技选手活跃在各种中小规模电子竞技赛事的赛场上。
孙轶是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通过“喂食”数据,让人工智能来预测下一季的流行趋势,这个听起来有点“科幻”的场景,就是她的工作日常。
“你可以把人工智能想象成一个好奇的孩子,每天都会问十万个为什么,通过训练它会越来越聪明、能干。”孙轶一天大概要回答人工智能以图片形式提出的几千个“问题”。比如,既然法式风格包括衬衫和连衣裙,那么茶歇裙属不属于法式风格?这款呢,那这款呢……
孙轶说,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提升整个服装业的生产质量。
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等。
除了因技术发展催生的新职业,消费升级也使一些原来的职业更加细分。美团点评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智联招聘联合撰写的《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中,列举多个生活服务类的新就业形态,如密室剧本设计师、宠物摄影师、非遗菜系传承人、外卖运营规划师、旅拍策划师、收纳师、STEM创客指导师等。很多生活达人把趣味、爱好变成职业,收获财富和尊重。
新职业“钱景”良好,劳动强度不低
新职业收入如何?
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关的职业“钱景”良好。对于人脸识别、光学字符识别、算法工程师,企业往往不惜重金,工作经验仅一年左右的普通岗位也会提供超过1万元的月薪。86%的电子竞技员的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1至3倍。
《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过半新职业者月收入超过5000元,24.6%的新职业者月收入过万元。根据调研数据计算的目标群体指数,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新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宠物、结婚、休闲娱乐、医美、亲子等新兴生活服务业领域。
在小码王从事多年创客教育的徐飞介绍说,STEM创客指导师的薪资起步1.5万元,讲师薪资起步1万元。生活方式博主力娃介绍说,粉丝体量大、优质的头部意见领袖一个月赚几十万元是完全可能的。
新职业为何如此受青睐?
2046全球旅拍负责人王佳楠认为,行业明显的变化是从2012年开始发生的。“从日本、韩国、东南亚到欧洲,再到新西兰、澳大利亚,旅拍越来越火爆,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拍策划师应运而生。”王佳楠说。
职业整理师袁春楠告诉记者,作为整理咨询顾问,她已经帮助近10万人学会整理收纳,为超过1万个中国家庭提供整理方案,客户主要是一、二、三线城市30至50岁的女性。“每一个细分的新职业,都在向用户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袁春楠说。
除了市场需求,新职业受到年轻人喜爱,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工作时间、地点、方式相对更加灵活。据统计,民宿房东中兼职群体占六成左右,最爱跨界开民宿的五类人群分别是:设计师、事业单位行政人员、自由职业者、学生、教师。
不过,尽管表面看起来潇洒,但不少成功的新职业人并不比传统职业人轻松。“工作和休息时间是无法明确划分开的”,力娃说,“做了全职博主之后,就没有纯放松地在咖啡厅拍过照了,每次拍照都有明确的内容输出目的。追剧时都会思考有没有切入点。”
不少新兴职业未纳入就业统计,建议完善相关政策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虽然目前不少新兴职业还未纳入职业大典和传统的就业统计,但这类职业应互联网新经济而生,从业者已获得相对稳定收入和社会地位,凸显我国多渠道、多形式打造新就业形态的积极态度,为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阿里巴巴集团近期发布的就业7大趋势中,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双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吸纳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
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接近两成新职业从业者有一份及以上兼职。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一技之长,通过各种垂直平台发展成新职业。
浙江省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智能生态城建设发展局局长王彤建议,应通过中学通识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在职培训等方式,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就业培训系统。
曾湘泉表示,职业目录大典需及时更新,就业登记也需适应变化,特别是就业市场政策要及时调整。“新业态中的不少从业者是推动新经济的重要支撑,要让他们在奋斗和贡献的同时获得稳定的社会保障。”(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舒静、叶昊鸣、宋佳)(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