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喜报 | “湖南好人·最美景区人”特别榜单发布

2022-11-19 10:41:12  来源: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2022年9月,湖南省文明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湖南好人·最美景区人”特别榜单,20人(组)获评“湖南好人·最美景区人”称号。其中我市2人1组织光荣上榜,他们中有坚守溶洞20载,夏季也要穿棉衣的“石头清洁工”毛国平;有高空巡检维护、安全运行18年无事故记录的景区“索道医生”漆顺义;有为近67.5万人次游客提供医疗服务的“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队。

    他们活跃在景区一线,是张家界众多景区人的代表和缩影,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微光成炬,为张家界旅游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 /

    坚守20载,夏季也要穿棉衣的“石头清洁工”
    全媒体记者 唐晴
    1.jpg

    今年57岁的毛国平是武陵源区黄龙洞景区的一名保洁工,20年如一日,他坚守在阴冷潮湿的溶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清洁着每一根经历千万年形成的钟乳石,保护着世界自然遗产,让它们以最美的姿态展现在游人眼前。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恢复钟乳石原貌,让来到张家界黄龙洞观赏的游客觉得这些石头保护得好,不虚此行。”室外烈日炎炎,毛国平和同事们却身穿棉衣,拿上水桶和毛刷,扛上梯子,开始了一天的钟乳石清洁工作。

    黄龙洞是张家界著名的溶洞旅游景区,洞体共分四层,整个洞内洞中有洞,洞中有河,石笋、石柱、石钟乳各种洞穴奇观琳琅满目。现已探明的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全长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洞内常年潮湿,夏日恒温在15至16℃,由于洞内潮湿,钟乳石暴露在空气和灯光中,表面发生光合作用,很容易滋生苔藓,影响美观。

    洞内存在温度低、空气质量差、湿度大、光线昏暗等环境因素,加之卫生工作的艰苦性,很少有人愿意到洞内从事卫生工作。从卫生工到钟乳石清洁员,这一切其实都是毛国平的主动请缨给自己工作加码的。

    起初在接到清洁溶洞内卫生的时候,他主要负责打扫洞内游步道垃圾、清理道路两旁的垃圾桶,随着时间的推移,毛国平发现需要清理的不仅有道路两旁的卫生,还有洞内最珍贵的钟乳石,所以他主动对各游览区的钟乳石进行巡查,及时清理钟乳石上的苔藓、灰尘以及游客触摸过后的痕迹。在“自发”地承担这些职责两个月后,公司才发现他的主动“加码”行为。

    景区洞内岗位实行两班倒工作制,正常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小时。但本着对洞内卫生和安全负责任的态度,毛国平克服种种困难,一直保持全天坚持在洞内巡逻保洁。他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尤其即便是夏季,也得换上薄棉衣和雨靴进行清洁作业。

    “清洗钟乳石就像给孩子洗脸一样,不能用化学类的东西清洗,不然会破坏钟乳石原有的美。”毛国平告诉记者,生长在低矮位置的钟乳石,清洁一个都得一个小时左右,而生长在洞内山丘高处的钟乳石,就更加费时费力。“很多工具都是我们自制的,清洗时必须胆大心细。”

    “定海神针”作为黄龙洞的标志性景点,是黄龙洞内一根又高又细的石笋。为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1998年4月18日,黄龙洞景区在保险公司为其买下一个亿的保险,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昂贵的石笋。

    提到对洞内“定海神针”的清洗时,毛国平说,“定海神针”生长在崩塌的斜坡上,高达19.2米,两端粗,中间细,最细处直径只有10厘米,是黄龙洞最高的一根石笋,洞穴学家推算它至少需要二十万年才长到今天这样高。“太高的地方只能用水冲洗时,水会经常顺着手臂流进衣衫,将‘定海神针’清洗结束后,我们等同也都洗了个澡。”毛国平打趣道。

    洞内工作环境潮湿,干了近20年清洁工的毛国平,患上了风湿关节炎,但他每天都坚持提前到岗,最后一个下班,在洞内上上下下的台阶和钟乳石林中行走不少于12公里。为了不影响游客的观感和体验感,他和同事们经常避开游览高峰期,等到晚上游客很少的时候进行清洁工作,一点一滴的清洗,只为给游客呈现最美的自然景观……

    为游客排忧解难,除搞好洞内卫生工作以外,毛国平还承担了突发情况报告处置、应急救援反应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为客人排忧解难,发现意外情况及时上报,拾金不昧的情况更是经常出现,当有应急救援事件发生时,毛国平更是常常冲锋在前快速有效的组织救援深得游客高度的评价。春、夏季节洞内经常山洪暴发,导致污泥堆积,毛国平总是冲锋在前,带领同事们在第一时间将游道清理干净。现在洞内已达到无脏、无臭、无灰尘、无累积垃圾的标准,旅游环境清洁舒适,卫生质量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毛国平说:“黄龙洞就像我的家一样,我愿意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守护着这些钟乳石,也希望游客朋友尽量不要触摸这些钟乳石,我们共同保护好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瑰宝。”

    \ | /

    云端上的“索道医生” 18年零事故

    全媒体记者 宋美慧

    2.jpg

    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一条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天门山索道。索道以张家界市中心为起点,直达天门山四面绝壁的空中花园,形成独特的景区观光路线。

    天门山索道全长7455米,高差1279米,共有轿厢113个,索道支架57个,站房3个。因索道线路长、山体落差大、索道支架多,运行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十几年来,一群人日夜默默守护着它,风雨无阻。他们就是索道检修工,也被称作云端上的“索道医生”。
    42岁的漆顺义是天门山索道检修队伍的一员,从事索道检修工作18年以来,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点半,白天发现小问题后可以一边运行一边维修,等到晚上索道停止运行之后,再进行巩固维修。
    2004年,漆顺义加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团队主要负责天门山索道线路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为了早日完成这条世界最长、设备最先进的索道建设,早日让天门山开门纳客,漆顺义忘我的工作着。当年腊月三十,他清早六点半来到大坪镇,冒着齐膝深的大雪,用近六个小时翻越天门山后山爬到索道上站,在索道支架上连续工作四小时后又匆匆赶下山,渴了就抓一把雪,饿了就吃随身带的糍粑,到家已是晚上十点钟了。
    一次,漆顺义和法国POMA索道公司工程师阿兰一起去索道上站14号支架安装风速仪和防脱索保护装置,因上山公路结冰,只能从山下沿着公路往上走,爬九百九九级上天梯,穿天门洞去山顶。在穿过天门洞下坡时,又陡又滑还没有路,行进异常危险,阿兰不走了。漆顺义咬着牙用随身带的锤子一步一步在冰面上砸坑,让阿兰踩着小坑走。当砸出七八个坑时,意外发生了,漆顺义从冰面上加速往山下滑去,他打开身体死死贴紧地面,幸运的挂住了,双手、双腿和胸前一片血肉模糊,还是忍痛为阿兰砸完了所有上山的小坑,完成了工作。
    2005年9月,凝聚了无数人汗水、泪水甚至血水的天门山索道建成开通了。它像一条蛟龙,飞舞在深山高峡之间,为游客揭开了天门山神秘的面纱。
    此后,漆顺义便开始了他“索道医生”的工作。
    暑假天门山旅游迎来旺季,大批游客从各地慕名而来。烈日当空,索道下站温度高达37摄氏度。漆顺义带上工具,乘着四面通透的检修车,顺着索道对它进行全面巡检,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检修过程中,他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确保为游客排除一切微乎其微的隐患。检修操作必须全程站在检修车顶部,去认真听支架上轮子的轮衬和轴承是否有异响,查看支架的震动状况。
    在20多米高的支架上,要克服头晕目眩的恐惧,听着山间呼呼的风声和索道运行的噪音交织在一起,忍着强烈阳光直射皮肤带来“灼烧”感,进入工作状态的漆顺义任凭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淌下,很是淡定。“由于只有在索道运行时才能发现异常,所以只能在白天开展巡检。”工作过程中,钢绳、缆车均处于工作状态,漆顺义在半空中检修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出现危险。索道上的检查结束后,漆顺义接着又对固定支架进行检查维护。“第一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第二检查螺栓,第三检查轮组。”他顺着检修通道徒手爬上支架顶部进行各项检查,站上高高的支架,仿佛置身云端,四面就是悬崖峭壁,缆车不断从身边经过……
    索道设备多,维保量非常大,同时滞空游客多,乘坐时间长,任何一次检查疏忽、维保失误都有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有很多同事都受不了工作的艰苦和精神的压力选择了跳槽。为了规范、提高索道安全管理,更好的预防索道安全事故,2014年漆顺义创建了天门山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并通过了国家索道协会的评审,使索道在重大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处理、作业现场管理、极端天气运营等多方面的安全性得到了质的提升。2018年漆顺义制定了天门山索道服务标准和流程,使来到天门山的客人得到了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作为索道检修员、安全员,漆顺义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不让索道带病运营。
    2017年4月,漆顺义通过对天门山2号索道发生的一系列高强振动、支架轮轴和大轮轮衬过度磨损、平台栏杆断裂、钢绳断丝等问题分析,并结合实测的钢绳捻距后,向部门领导提出更换主钢绳要求(这条钢绳是法国POMA索道公司在索道安装时留下的,在2016年才更换,运行一年多,正常情况可使用15年),部门及时和POMA索道公司沟通,发现钢绳型号问题,并在2018年1月进行了更换,有效解决了索道重大安全问题。
    2018年“十一黄金周”前一晚,索道应急驱动救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漆顺义向部门领导提出,如果解决不了问题索道就不能运营,同时一边全力排查故障。在凌晨四点,终于找到了被老鼠咬断的电缆并及时进行了更换。
    2020年为了解决支架一根螺栓在运转中断裂的问题,漆顺义向领导分析断轴原因,提出整改要求,公司后来花费200万元对2号索道整个螺栓结构进行了改进。
    ……
    漆顺义深知,无数游客的生命,其实就在他的手里。他经常教育员工,“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端不起饭碗,而把索道团队、公司甚至张家界市的饭碗都砸了”,“索道安全工作必须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他用铢量寸度的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与团队一起实现了天门山索道安全运行18年无事故记录。

    \ | /

    “旅游医生”——张家界的医疗旅游样本
    全媒体记者 王妍 通讯员 朱铁华

    3.png

    为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全国各地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旅游+医疗”新形式。而“旅游医生”医疗志愿队可谓是张家界独有的样本。

    点开浏览器,搜索“旅游医生”词条,各主流媒体、知名网站接连刷屏:

    六旬游客突发疾病,“旅游医生”全程救治脱险;

    一游客爬山不慎摔伤,“旅游医生”范晓明现场把受伤游客背下999级台阶;

    残障“旅游医生”张伟穿梭景区为游客健康“把脉”,一天要走近20公里;

    “旅游医生”进景区服务,外国游客纷纷点赞;

    张家界“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队被授予“湖南好人·最美景区人”称号(集体);

    ……

    肩背急救包,腰挎小喇叭,手持队旗,这道流动的绿色“风景线”,就是“旅游医生”医疗志愿队。每逢节假日,在武陵源、天门山等核心风景区,都能看到他们穿行在峰林峡谷中。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全国首支“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队创建于2017年。6年来,他们先后组织4000人次党团志愿者,深入景区景点、交通要道、文体赛事现场及疫情防控排查点,为67.5万人次游客提供健康咨询、现场救助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排查等医疗服务。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追踪报道。其经验做法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刊文并推荐上报国务院。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相关城市景区相继学习、借鉴、复制这一举措。

    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明介绍,张家界是典型的山岳型景区,以前游客一旦发生突发的伤病后,得不到及时医疗救治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就将医疗关口前移至到景区景点。以定点医疗、流动医疗、随机医疗为抓手,为游客提供哨点接单、途中点单、随机派单全方位医疗服务,增强服务游客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健全一站多点、一点多路、一呼多应医疗急救保障机制,形成景区景点、院内院外整体联动,确保游客就医及时。

    针对游客出现意外伤情后,无法准确描述具体位置,延误救治时机,医院将景区景点游览线路图和健康服务点所在位置进行整合,手绘了全市首张“旅游健康地图”,为有需求游客精准导航。

    2022年5月3日,一名法国籍游客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跳鱼潭景点受伤后,同伴按照地图所示,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就近巡线的旅游医生,仅20分钟左右,“旅游医生”志愿者张志猛等人赶到了现场,并快速进行了现场救治和紧急转运。这张地图推出当月,10名突发意外伤(病)游客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助。

    自市人民医院推出全国首支“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队以来,深受国内外游客好评。

    杭州游客倪先生说:“游客是流动的,这里地势险要,山高路远,以‘旅游医生’服务流动游客,对处置游客意外伤针对性、机动性、优越性更强,应该说是当地医疗服务旅游的一大特色和创新举措,这种服务形式很温暖,全国少见。”

    德国游客 Nick表示,“我认为‘旅游医生’这个团队很好,如果有人感到身体不舒服,他们可以帮助到我们。”

    从事媒体工作的浙江杭州游客吴女士称,之前自己去过全球几十个国家,还是第一次遇到“旅游医生”,湖南真好!

    此外,“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队先后获评中国医疗品牌建设“最具创意奖”、湖南省景区救助“最佳实践奖”、张家界市凝心聚力、开放奋起“十佳案例奖”等多项荣誉,2021年入围全国“四个100”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