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杨承:传承非遗技艺,守护文化根脉

2025-04-24 15:34:50  来源: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谷俊德)在张家界4月24日,在永定区宝塔岗社区永久糕点厂一间食品加工作坊里,48岁的传承人杨承,正在聚精会神地给弟子们传授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要注意,这些糕点要掌握火候,火大了会烤糊,火小了面色又太淡!”她一边讲述,一边用手作示范。她的五个新徒弟在一旁边听边认真地翻烤着糕点。
            在张家界的青山绿水间,有一缕传承百年的烟火气,承载着传统糕点制作的匠心与温情。月饼作为一种地方小吃,其制作技艺,广泛流传在张家界市及其周边地区。据《永定县乡土志》载:“中秋具茶果赏月”“麦,大宗常产,民间当食。”这些记载,印证了月饼在张家界制作和流传习俗的延续。大庸宝塔岗永久月饼,是老大庸人的记忆,讲究“金边银面虎斑底”质量,口感要达到“一口即化”的效果。在民间用途广,销量大,广泛用于红白喜事、祭祀、节假日礼物,生产生活中。热吃、烤吃等多种吃法,使大庸宝塔岗永久月饼更加甘甜味美,回味无穷。
           作为"大庸宝塔岗永久月饼制作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杨承始终铭记第三代传承人父亲屈永久的创业初心,守护着这份穿越时光的味觉记忆。
           父亲屈永久自幼浸润于家族传统饮食文化,1958年进入大庸副食品厂,以精湛技艺成为厂内翘楚。1982年,父亲与母亲胡廷桃携手创立张家界市永定区宝塔岗永久糕点厂。母亲胡廷桃作为第三代传承人,不仅延续古法精髓,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赋予产品温润品格。作为第四代传承人,杨承自2005年嫁到屈氏家族后就跟随母亲潜心研习二十年,完整掌握"大庸宝塔岗永久月饼制作技艺"的核心工艺,从原料选配到成品烘培,每一道工序都镌刻着家族对传统技艺的追求与敬畏。

    1484812048.jpg      杨承进入永久糕点厂后,主动承担起传承的责任。她从头开始,整天在厂里忙碌,伙料、擀皮子、扯剂子、包馅、烤制和包装样样都要学,通过五年的打拼,她逐渐掌握了宝塔岗永久月饼制作技艺的全部流程和制作技艺。不久母亲胡庭桃把核心工艺配方传给她。按照配方,她把制作技艺融合在实践中,经过上十年的磨炼。她制作出的糕点、酥饼、麻花等产品,色、香、味俱全,特别是他制作的月饼,有“金边银面虎斑底”美感,达到“一口即化”的效果,产品畅销到常德、吉首、怀化等周边城市。
          “芍药艳啊梨花娇,怎比我雨润红姿娇”杨承始终恪守"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祖训,在传承中注入时代活力,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与科学管理体系,以传统月饼制作技艺为基础,不断创新、改良研发出核桃酥皮饼和红枣酥皮饼,这两种新品既保留了传统月饼"酥、香、糯"的独特口感,又使产品更契合现代低糖低油的消费需求,投放市场,深受顾客好评。以本地莓茶为原材料,研发有张家界特色的莓茶酥皮饼。创新传承体系。杨承精心传教第五代传承人屈智昊。屈智昊原本学习西点多年,看着母亲杨承对传统技艺的执着深受感染,毅然放弃自己开店的梦想,跟着母亲学习月饼、发饼、麻花、麻枣等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与母亲一起融合西点工艺,创新改良产品,扩大市场需求。曹三线、曹静等十余名弟子,在每年月饼生产季节,各自担当生产线上各个重要工序技师,成长为技艺中坚。“大庸宝塔岗永久月饼制作技艺”现已构建起银铃传技、中生代鼎新、青春破圈的三维非遗传承生态体系。创新文化品牌。杨承在品牌上做足文章,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提高文化软实力。2024年12月17日,“宝塔岗”商标荣获“湖南省知名商标品牌”。
           传承没有止境。杨承在非遗传播活动汇总崭露头角。她还利用节假日给青少年开办传统月饼体验课,让更多青少年儿童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筹建非遗工坊的蓝图也在徐徐展开。这不仅是技艺展示的空间,更是文化对话的桥梁——通过沉浸式体验、研学课程与文创开发,让年轻一代触摸中华饮食文化的温度,理解"守艺"与"传薪"的深刻内涵。未来,杨承带领她的弟子们将继续以敬畏之心守护文化根脉,以创新思维开拓发展路径,让这份传承百年的美味传奇,继续在新时代绽放馨香。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