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财政部17日公开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公车经费这一话题再度热络起来。财政部此番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63.16亿元,比去年初预算减少8.35亿元,下降11.7%,其中公车改革带来公车经费下降16.2%。
削减公车经费,既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势,也暗合了中央持续推进作风转变的战略安排。公车经费预算下调的确有助于挤压“车轮上的腐败”,同时也要看到,随着近年来公车改革在不少地方展开,公共财政账面上的公车经费明显下降,但由于公车私用、向企业征用车辆等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其所造成的隐性成本成为公车经费下降之外的重要社会成本,治理“车轮上的腐败”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不少单位取消了一般性公务用车。但人们发现,一些单位的领导一边拿着车补,一边占用“机动用车”,使得一些“机动用车”变成了领导的专车,被网民戏称为“机动机动,只为领导而动”。有的领导不坐本单位的车,却去征用社会企业的车辆为己所用,暗藏着权力腐败。
类似现象表明,相关单位的公车经费与往年相比的确减少了,但公车腐败的成本却转嫁给了社会企业。一些单位的机动用车公车私用,事实上变成领导的专车,影响了公车的正常使用,也限制着公车经费的进一步压缩。
官娇不除,车改难成。公车经费下降不只关系到车改,也与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紧密相关。根治公车腐败沉疴,降低公车经费预算实属必要,而同时出重拳、下猛药根治用车腐败,多管齐下,才能取得公车经费下降与官员作风转变的双赢。(董建国 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