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新颜正绽放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小记

2021-03-29 11:24:56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屈泽清 张文波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送教上门?我女儿这个样子能接受教育?你来有什么用?”5年前第一次见面时,家住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双文村三组毛兰芳的(化名)母亲就用三个问号,把曹红英老师挡在了门外。

    毛兰芳已经15岁了,是先天性脑瘫患者。家里为了给孩子治病费尽周折,欠债不少。面对孩子家长不领情甚至有些抗拒的行为,曹红英和她的同事柳芳琼没有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曹红英按照学校安排的送教计划,隔三岔五去毛兰芳家,与她一起看书、画画、讲故事、做康复训练,性格孤僻的毛兰芳逐渐开朗起来。

    这是武陵源区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始终坚持把乡村教育纳入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乡村小规模学校实现提质改造率、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率和网络宽带覆盖率达到“三个100%”;连续三轮通过省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均获得优秀单位,并被认定为“教育强区(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20年,武陵源区成为省教育厅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建议名单中10个县(市、区)之一。

    “五帮一”“五落实”保入学

    2020年7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武陵源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海带领驻村工作队,像经常走动的亲戚一样,来到协合乡插旗峪居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李金岩家。

    原来,驻村工作队在前期走访中了解到,李金岩刚读完初二的儿子李海林(化名),正闹着出去打工挣钱。“不读书,怎么会找到好工作?”“与其进工厂,不如进学校,学门技术。学费不用担心,有相应资助政策”……李海向李海林讲道理、举例子,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一番用心、用情的对话后,李海林的心结解了,决定继续读书,最终回到了永定中学读初三。

    “决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失学。”李海介绍,该区为此建立“五帮一”劝返复学责任制,由一名乡(街道)干部、一名村(居)干部、一名扶贫干部、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教师结对一名辍学儿童少年,实行责任包干,将控辍保学责任压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实行月通报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全程督促劝返复学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确保建档立卡户子女100%入学,一个都不能少。

    除国家助学以外,该区出台了“阳光助学”等地方“补天窗”资助政策,按照每生每期幼儿500元、小学500元、初中750元、普高1000元、本科2500元的标准,对建档立卡户子女从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到大学实施全过程、全覆盖资助。5年来,武陵源区资助困难学生35774人次,发放助学金3119万元,教育资助工作实现了“应助尽助、不漏一人”的目标。

    对不具备进入特殊学校条件,又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武陵源区按行政区域分解到当地学校,要求学校安排教师按照每月2次的频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每次服务严格做到教师、学生、计划、课时、教案“五落实”,确保一个都不掉队。目前,全区12名残疾儿童少年都有专人负责对其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三个100%”稳投入

    小青瓦、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外挑檐……天子山小学教学楼土家族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小学校规模小,却十分精致,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长熊朝信说,天子山小学是该区最为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只有82名学生就读。但区委区政府没有因此忽视,反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自2010年至今,投入资金1355万元提质改造,平均每生享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5万元。”

    一叶知秋。在武陵源,天子山小学的蜕变不是个案。

    离武陵源区二中(九年制学校)最远的三家峪、鱼泉峪教学点,共有学生55人,教师8人,教学班级6个。“以前厕所是石棉瓦棚,年久失修,尤其是下雨天,外边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三家峪教学点负责人张远碧介绍,2016年,区里投资980万元,对两所教学点提质改造,完成了教学楼、厕所和室外附属工程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与校舍建设高标准相呼应的是,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做到与城区学校“一个样”:一是建设进度一个样。无论是中心学校、村小还是教学点都同步进行,一次性完成;二是建设标准一个样。全区各学校全部接入城域网,199个教学班都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数据接收终端全部采用65寸液晶触摸一体机。

    5年来,该区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7781.4万元,对全区所有学校都进行了改扩建。推进村小、教学点标准化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实现提质改造率、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率和网络宽带覆盖率达到“三个100%”。

    让“向丽群们”留得住、教得好

    今年42岁的向丽群,是武陵源区协合乡黄家坪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自1998年在农村小学教书起,一干就是23年。

    5年前,向丽群调入这所村级小学。同年,关心教育发展的她担任区政协委员。5年间,她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发展的议案,也见证了武陵源区农村教育的大变化。

    “在教育扶贫的推动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最重要的是,乡村教师的待遇显著提高,教师队伍的结构得到了优化,老师也肯留下来了。”向丽群感慨道。

    “让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不仅需要教学条件、工作环境的改善,更需要人文关怀。要想教师所想,解教师所忧,以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武陵源区教育局局长唐丽说。

    武陵源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补充上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和教师公开招聘计划。

    同时,全力保障教师待遇。率先全市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100%纳入财政预算,教师的“五险一金”、综治奖和年终奖金也一并纳入了财政预算,按政策落实了武陵山片区人才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等津补贴。按“四个一”标准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保证每个办公室一台空调,每个教师享有一个独立的办公空间、一台办公电脑,为每个农村教师配备一套周转房,并配齐电器和家具。

    该区还大胆任用年轻教师,只要工作出色就委以重任,让他们有奔头。今年39岁的赵顺岗是武陵源二中的校长,而“走马上任”之前他只是学校的教务干事。工作踏实、年轻有为的他于2015年8月通过全校教师“公选”成了学校的校长。近5年,武陵源教育系统提拔任用学校中层及以上的领导干部中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达80%以上。

    与此同时,武陵源区还在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等多个方面向农村教师实行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扎根农村,武陵源区教育教学质量在城乡整体上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局面。

    “比如2020年,协合中心学校在全市初三毕业会考的综合评价位居全市90所初中的第22名,进步非常明显。”。唐丽说,师资强了,农村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