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
近年来,湖南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湖南通过旅游直接和间接减少贫困人口累计100余万人。同时,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如一张密网覆盖三湘四水,为湖南乡村铸魂,为村民送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养料。(6月3日《湖南日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了具体部署。以农文旅产业为抓手,积极推动旅游与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环境、特色村落的深度融合和产业嫁接,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湖南,拥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致力于以多形式农文旅融合创新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推进城乡融合和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绘就“湘”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用文化之“笔”,勾勒旅游业“融”字画。深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和乡村文化,推进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业,既可以传承红色基因,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深化“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做强做优红色教育、红色演艺等特色IP,助推红色旅游转型升级,达到深挖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将非遗文化融入旅游业。譬如湘绣、木偶戏、花鼓戏、沙画等多种文艺形式是湖南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加强这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为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将乡村文化融入旅游业,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不断挖掘和推广乡村文化,大力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打造手艺村、美术村、摄影村、书法村、戏剧村等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将会有效促进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用创新之笔,描绘旅游业资源“活”字画。一方面,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制约,打开绿色生态文旅的发展新局面。另一方面,也能够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就湖南而言,安化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标志农产品,郴州裕后街重新建设后焕新登场盘活了文化地标等沉默地标资产,此外,以“三会三节”统筹引领湖南文旅节会矩阵,做强节会经济,做响节会品牌。整合延伸乡村文旅产业链,有利于利用乡村所特有的环境氛围和产品业态,放大IP乘数效应。因此,只有重视创新、开拓创新,才能在未来乡村旅游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用合作之笔,着色乡村振兴的“力”字画。当前,我国各地的文旅资源依然存在着开发不足、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调动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整合各地的文旅资源,走好合作共赢之路,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乡村旅游的支持作用。通过“乡贤+”模式,培育新乡贤队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格局。例如,怀化溆浦县“乡贤”陈黎明回到雪峰山,投入10亿余元,在溆浦县和隆回县创建了2个4A、2个3A级旅游景区,带动当地百姓脱贫奔小康。只有不断加强合作,推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才能让文旅力量下盘更稳、后劲更足。
文旅融合,为乡村铸魂,为村民送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养料。不断加大对文化工作的支持和力度,打造出了更多充满活力和生气的乡村文化景观,奋力绘就“湘”村五彩斑斓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