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络公益工程

归来

2019-03-22 16:18:23  来源: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3月24日10点18分,上海飞往张家界的航班如期抵达,随之落地的,还有一段跨越五十载的寻亲之旅,终于尘埃落定。

     图片1.png

    时隔半个世纪找回亲人回到家乡的罗荣军,在儿子和孙子的陪伴下,终于再一次踏上了故土,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拥抱了儿时记忆里的妹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已经88岁的罗荣军,也在父母的墓前用乡音好好诉说了一番思念的苦。

    兄妹相拥而泣的画面太过感人,让我们从这个镜头往前倒,这段寻亲的故事要从一则留言讲起。

                

     

    “你好,请问可以通过你们帮忙寻亲吗?”2月28日的一则留言,引起了《掌上张家界》记者的注意。

    图片2.png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下这则留言的罗剑楠,在这之前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万万没想到这回真的有回音,他带着期待的心情,讲出了这个无奈分离和渴望重逢的故事。

    1946年4月21日,16岁的罗荣军被迫参军,带着母亲的一句“心术莫要坏”的嘱托,就走出了当时大庸县新桥乡高万村罗家台的大山。

    1961年,三封加急电报带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他第一次回了家,告诉家人自己有了儿子。

    1969年,时隔8年第二次回家乡,他在二妹家中歇了脚,去小妹的学堂看了演出。

    这之后,再也没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更多次的回家。

    那个年代,通讯只能靠写信,可从江苏发往家乡的家书,都石沉大海般,从未收到过回信,谁也不知道哪里出了岔子。家人们在哪里?是否还健在?成了罗荣军心头永远的挂念。

    在孙儿罗剑楠眼中,爷爷很矛盾。奶奶去世后,爷爷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想去寻亲却又怕麻烦儿孙。这些罗剑楠都看在眼里,下定决心要帮爷爷找到亲人。这便有了那则留言。

                

     

    “记者你好,我是罗红霞,又叫罗华妹,罗荣军是我大哥啊!”留言发出后的16小时,所有线索就已趋于明了。

    图片3.png 

    在此之前,罗家断断续续有过很多次寻亲,罗荣军的女儿甚至来到张家界,却还是止步于手头线索太过零散,不知从何找起。“你们的效率,你们的认真,还有这个结果,真的超乎我的想象。”罗剑楠说,这简直是最美妙的一次际遇。

    许是近乡情更怯,罗荣军对于回乡这件事显得有些踌躇又临床睡去夜难眠,临行前的晚上,竟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望着窗外久久不愿睡,他说他又想了一遍这些年在外的日子,想着见到了妹妹们要说些什么,想象着村子里变成了什么样。

    “我哥小时候和我最亲,两次回来都住在我家,五十年没他的消息,真的想不到还能再见面。”二妹罗菊美说,大哥和她长得最像,当看到对方发过来的照片时,立马就认定了这就是她大哥。对于即将到来的见面,罗家三姐妹更是迫不及待。

    图片4.png 

     

    相见的日子就要到来。所有的设想,都抵不过见面后的那个拥抱,所有的言语,都不如互唤对方的一声哥、妹。

                

     

    雨散梅魂,风醒草梦,还见春回乡井。流水斜阳,旧家那是旧风景。一定要回家,回家看一眼。

    图片5.png 

    从五十年的期待和失落中走出,向今天的团聚走来,罗荣军牵着3个妹妹,终于回了家。他被搀扶着走到父母坟前,敬一个军礼,说一句:儿子回来了!

    罗家的小院里很久没如此热闹。所有的罗家亲戚都聚在了一起,都等着看看这位罗家大哥。罗廷福是罗荣军仅剩的一个叔伯兄弟,他清楚地记得罗荣军离开家乡的日子。两兄弟一见面,亲切得很,聊小时候的事,聊各自这些年的际遇,聊罗荣军的当兵生涯。

    笑,从下飞机那一刻起,就是罗荣军脸上始终挂着的表情,是发自肺腑的开心,是从心里生出的满足感,纵使笑中带着感慨的泪。罗剑楠和父亲罗海鹰虽然对这一大家子还很陌生,但依然感觉到源源不断的来自家人的温暖。这感觉,是放松,也是满足。

    图片6.png 

                

     

    寻回亲人的喜悦感,还萦绕心头,但罗荣军一家人说还有一份感谢要诉说。

    “能找回我的妹妹们,第一要感谢我的孙儿,为我寻亲,第二就是要感谢《掌上张家界》,要不是你们,我不会这么快和她们见面。”

    “你们的效率真的很快,工作人员也很认真负责,太意外太惊喜了。”

    “谢谢,真的太谢谢了!”

    “失散五十载,今朝团圆,掌上寻亲恩,永世不忘”,锦旗上简短两句话,是对多年后家人团聚的满足,是对寻亲过程中的好心人的感恩。在这段感人的故事中,《掌上张家界》为罗荣军一家搭起了一个平台,成为了亲情的桥梁,传递着正能量,传播着温暖人间的大爱。

    图片7.png 

    评论:

    担当源自责任  关注产生力量

    50年前,38岁的罗荣军离开故土,从此,便与家里的亲人失去了联系。

    50年后,因为媒体的牵线搭桥,已经88岁的罗荣军终于与现在仍然健在的三位妹妹拥抱在一起。

    这是一场一别50年的开心大团圆,也是一场媒体与受众共同参与的爱心大接力,更是一篇体现媒体责任与担当、展现全社会共同弘扬爱心的暖心大文章。

    2月28日《掌上张家界》编辑部接到罗荣军老爷爷的孙子罗剑楠帮助爷爷寻找已经失去联系50年的亲人的留言后,《掌上张家界》编辑经过核实后立即发出了《江苏老人寻找张家界亲人》的文章。文章发出后,各地微友纷纷转发这条微信,爱心接力帮助罗荣军老爷爷寻找亲人,促成了这段中断50年的亲情得以续写。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把党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和万千受众是媒体的政治责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盼反映给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当人民群众有困难的时候,《掌上张家界》作为党的媒体,积极地站出来履行了其社会责任,体现了党媒的责任与担当;当他人有困难的时候,微友们爱心大接力,帮助罗荣军老爷爷寻找亲人,诠释了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力量。

    “担当源自责任,关注产生力量”,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昭示的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力量的凝聚和迸发。作为媒体,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责任,既“不能一味追求点击量”,更“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敢于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利用好媒体的力量,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讲好张家界的故事,树立好张家界的形象。在这个“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作为网民,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积极弘扬正能量、传播正能量,自觉明辨是非,澄清谬误,不做有损张家界形象的事,不传播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谣言,共同营造清朗的舆论空间。

     

    罗荣军归乡记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