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经济体将进入收缩期
未来十年,世界大趋势的一条主线是主要发达国家将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这场金融危机严重损耗了这些经济体的力量,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收缩。这个收缩不仅是美国的收缩,也是欧洲和日本的收缩。收缩将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不仅包括各经济体尊严的丧失,还有居民实在福利的丧失。
发达经济体最主要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脱节,因此需要调整以达到两者的匹配,这个过程恐怕要十年。《华尔街日报》曾对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大公司进行调查,三分之一的企业打算或者已经把位于中国的公司转移回美国。直到2005年,日本经济用了十五年时间才基本达到平衡,但接着又遭遇2008年次贷危机的冲击。未来日本走出低谷至少用十五年,现在过了五年,未来可能还有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日本经济内部力量还在消耗,必须调动所有力量去消化金融烂账。欧洲要解决财政统一问题,所以无暇向外看,这是一个十年的战略收缩期。
此外,发达国家的战略收缩还有其他具体表现。例如,屈从于某个国际货币的力量在减弱,此外,发达国家会提出很多邀约来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金砖国家也将进入收缩期。未来十年,金砖国家包括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都将进入收缩期,他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极大依赖是作出如此判断的主要原因。印度有可能变成金砖国家里面第一个垃圾债券国家。2011-2012财年,印度贸易赤字达1860亿美元,而出口每况愈下。因为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财政部长称今年可能财政崩溃。据测算,只有石油到117美元/桶,俄罗斯的预算才能平衡。巴西现在状况也不好,出口不振,资本外流很厉害。
中国成为唯一有可能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也是唯一有能力保持未来二十年高增长的经济体。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十年战略收缩,恰恰是中国可以利用的,而要维持与发达经济体之间5-6个点的增速差,需要解决好目前面临的困惑,释放中国经济高增长潜能,否则中国经济也将和全球主要经济体一样陷入一个长期低迷期。
启动城市化可作为经济新增长点
2003-2007年间中国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变化:从国内看,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品的爆发性需求,引导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使国内供给结构发生相应改变,能源、原材料、机械和电子产业由此获得巨大增长;从国际看,全球化出现新浪潮,引导中国出口结构升级,并且使出口成为这一时期增长最快的需求动力。但是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断了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也使中国经济退出了原有增长轨道。世界经济失衡和再平衡将使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往“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很难持续。包括高投资、高出口和“人口红利”在内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衰减趋势不可避免,原有增长动力正在消失。由于全球化的修复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如果中国经济想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启动城市化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在结构不合理时,结构本身是压抑需求的,现在硬刺激出来的需求可能过一段时间后就没了,因此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启动城市化。结构调整的对象是内外失衡与产能过剩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城市化息息相关。
现代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是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个过程完成的。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两者不可分割,因为工业化创造的现代消费品是面向城市人口的,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分工要求,也只有在城市体系中才能顺利实现。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要靠工业化来推动。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城市化创造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化引发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一方面引发生产性投资,为转入城市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引发建设城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以满足城市人口的居住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求。粗略地计算,中国从2003-2008年,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会引出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城市化会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因为城市人口收入要高于农村,能消费更多的商品,而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消费品,都是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为使用条件的。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会带来消费总量的扩张。
第三,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城市规模的扩张密不可分。城市化不仅依托于大工业体系发展,而且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如流通与通讯服务体系、金融与法律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与交易体系等。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商业服务与医疗、娱乐等服务产业的发展,农村受到人口聚集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限制,服务产业发展空间较小。
如果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就可以维持20年,年均社会消费额就可以从目前的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2008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万亿元,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算是9万亿元,如果仅国内消费就可以增加10万亿元,那么无论国际环境怎样恶劣,中国经济也可岿然不动,并且由此走向由内需主导的长期高速增长新轨道。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