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王小广:外来人口应纳入保障房建设长远规划

2012-11-21 17:0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牛福莲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计划,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房的覆盖率达到20%。在这些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房等保障房组成部分中,哪一类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未来我国保障房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什么?就当前保障房建设中的一系列重点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王小广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的专访。

        在王小广看来,目前中国保障房建设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进城农民工、刚毕业大学生等过渡性群体的住房需求。 “外来人口应纳入保障房建设的长远规划之中,现在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他强调,保障房建设应在城镇化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应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力量。

        过渡性住房需求亟待解决

        中国经济时报:在广义的保障房组成部分中,有包括廉租房在内的公租房、包括经适房在内的政策性产权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你认为,目前哪一部分在保障房建设中占比较大?其总体建设情况是怎样的?

        王小广:广义的保障房包含的住房类型很复杂,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政府拥有全部产权的廉租房和公租房,这两类保障房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合并;二是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有限产权房以及其他形式的部分产权房;三是以棚户区改造为主的改善性住房。

        目前这些保障房中,占比最大的应是棚户区改造,大概占40%左右,现在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工作较多。但从狭义来讲,它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保障房。第二是公租房,总占比不足40%。从方向上讲,政府拥有全部产权的公租房是今后保障房最主要的建设目标。从全国保障房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且较复杂,总的来说与保障房建设总体目标仍有差距。

        中国经济时报:“十二五”规划要求,在2011年至2015年内,全国要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在这3600万套保障房中,应该着重加大哪一方面的保障房建设?未来保障房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应在哪里?

        王小广:政府应重点满足两种住房需求:一种是通过长期的制度性安排,为相对固定比例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保障性住房,比如廉租房等;二是通过过渡性安排,来满足一部分人的过渡性住房需求。比如城市的外来人口、农民工以及刚毕业的、收入还不够买房或租不起房子的大学生。

        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存在大量的过渡性住房需求,公共政策必须在此方面发挥作用,这也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也需要政府提供面积可以稍小一点的、可以不是很舒适的公租房,来满足他们的过渡性需求。

        解决这些群体的过渡性住房需求,应是目前中国保障性住房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外来人口应纳入城市保障房的长期规划之中,保障房建设应该与城镇化相结合,并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支撑力量,成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发展政策。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