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8个月3赴地方工商局调研 为创业者松绑
2014-08-08 15:41:1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佚名 阅读:
事实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一环,在于简政放权,而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其中的内容之一,承担着稳增长的重要使命。
对此,李克强早在去年5月就表示,“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广就业门路、更多就业机会。”
深改元年改革“不止步”
再从对“调结构”影响的角度看,“上半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3至6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在三次产业数量分别为5.38万户、22.77万户、98.77万户。改革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带动作用明显。
李克强说,现在回过头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
适逢深改元年,社会各阶层、各系统都在裂变、重构、新生,加之处在“三期叠加”之际,更需要有足够的定力和毅力继续向改革要动力。
李克强直白的说,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认为,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及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这项改革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他表示,当前除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前置性审批改革的力度外,还要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整合资源,动态更新等。
既要降低市场门槛,又要维护市场秩序,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是一个并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也是在新形势下必须破解的难题。
制度改革“稳增长”
在经济危机余波未了的当前,让宏观经济合理区间的下限不再承压,其抓手之一在于稳增长,但面对周遭环境的复杂,如何“稳”是道课题。
基于此,国务院精准施策,以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为应对之器,效果卓卓。
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93.95万户,同比增加85.03万户。这是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的一组数据,而具体从地方来看,由改革带动的就业人数更加明显。
今年3~6月,新登记注册内资企业125.74万户,同比增长67.77%。其中私营企业120万户,同比增长70.14%,注册资本(金)5.09万亿元,同比增长91.20%。
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38.5%、106.5%、102.0%和99.5%,远高于企业数量平均增速(66.9%)。
在厦门,短短3个月时间内新增13.8万人就业;在吉林,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国家工商总局的实地调研,当地因注册登记改革所带来的新增就业人数高达39.7万人。
新近发布的一组数据来自于人社部,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创下了近10年来同期最高值,成为中国半年经济报的一大亮点。
那么,在整体经济放缓的现实下,就业为何反增?
国家工商总局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分析,这主要是上半年作为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的个私经济、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注册改革激活了市场。
目前来看,通过这种在供给侧的有效施策,使得经济运行区间的下限安全无虞,在全国推行一年多的注册登记改革,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加以具体分析,制度所倡导的宽进严管,真正体现了市场经济“非禁即入”的理念。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