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这方水土这座城

2018-10-03 11:03:03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向延波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武陵山脉如浪奔涌,走马放缰。澧水恣意欢快,一泻东南。山水纵横,歌舞飘荡,这就是澧源桑植。

    “如果在八大公山遇到两棵树,不要和他们比年龄,不要展示伤口给他们看。” 这是我在一首小诗里写到的。先去看看两棵树,和山西的老祖槐一样,那是澧源的灵树。在北纬三十七度,跳动着一颗强劲有力的绿色心脏,是八大公山。在汪洋般深绿色的诱惑里,斗篷山极顶,挺立着两棵树,一棵一千余年,一棵老得不知年岁。“千手观音”不愧为中国形态最美丽的古树之一,伸展着不知历经多少沧桑风雨的铜枝铁柯,遮天蔽日,王者气象不流而露。第四纪冰川孓遗的“活化石”珙桐王又逢春而发了,你见过盛开了一千四百年的花朵吗?她就是。在漫山红遍的杜鹃簇拥下,状如白鸽的花朵曳曳欲飞……这两棵树,就是我们的两位老祖宗,她们与天地同寿,深情地庇佑着脚下的这方水土和人们。中国自古讲究天地人之间相生相应,澧水三源就从两棵灵树的脚下涓涓始出……

    斗篷山以下,是绝版的山水、孤品的田园。

    澧水浩浩荡荡地向东南而去,不舍昼夜,进洞庭,入长江。她是“三湘四水”里最小的山妹子,清秀脱俗,纤尘不染,浑身上下带着那么点儿倔强野性。八百里干流,收纳了成千上万的涓涓细流,三百六十滩,蜿蜒处留下了无数深情的野柳河湾。“南洲之美莫如澧”,我从南源、北源、中源三个角度去爱这条母亲河,把书中所有的溢美之词搜集起来,也无法描绘她的水清沙白、藤蔓纷披和两岸的小桥人家。

    喜欢一水两岸的田园布局,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村庄地理。我的一个个村庄、一户户竹林人家和相依为命的黄狗们,世代生活在兰草丛中、悠哉桃源里。澧源漂流,在临水的浓荫下烧烤,享受清凉一夏;冬天去天平山赏雪,看红妆素裹,山河妖娆。雨后初霁的天气,整个澧溇两岸云蒸霞蔚,一步一景,美不胜收。云朝山观云海、五行山看雾瀑,九天洞的别有洞天,夹河湾的千仞绝壁,南滩的日出晚霞,柳阳溪的碧波千顷……每年盛夏,全家都要去五道水歇上两夜,喜欢那个深山小镇子的宁静和慵懒。远离了尘嚣,放下了烦忧,去七眼泉掬一口大山的甘泉,去问候芳香袭人的溪畔幽兰,晚上枕着高山流水入眠,不知魏晋,无论秦汉。“山中无甲子”,睁眼醒来,就到了金黄的九月,激情的镰刀开始刷刷地割向澧水两岸,那一张张自在笑容下的古铜色,怕是穿越了千年。“玉女晒羞”山下,汉子雄壮,女人如玉,算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去寻幽觅古吧,这是一本浸透了千年时光的羊皮经卷。

    历史的烟云消散在岁月的深处历史的烟云消散在岁月的深处,但纵情的故事仍然俯手可拾。天罡城、俄蒂城、七年寨、嘹云寨、廖城这些古城堡外,杀伐声和松涛声阵阵,似乎在诉说那烽火兵燹的岁月,相单程、覃儿健、尚俄蒂、向大坤、覃垕,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跃然纸上。贺帅两把菜刀起义的故事,在一代一代的口中经典流传。这方水土,从不缺少热血男儿和高昂的头颅。不屈与抗争,从来都没有从澧水的梦呓里消失过。

    如果偏狭地认为,这片水土虽如果偏狭地认为,这片水土虽然有绝佳的山水和一流的英雄侠士,却粗陋到放不下一张书桌、一本经书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和渊厚的九澧文明相比,澧源的人文一样不遑多让。两河口、河口、上洞街高高的牌坊和断碑残碣,隐隐诉说着土司王朝的不朽传奇。七百年前,白族的先祖们从云南大理远涉山水来到这里,便有了民歌广场上仗鼓舞铿锵有力的脚步和鼓点。澧水四大书院澧源独占两座,崇文书院、萝洞书院里,青砖、石壁和郁郁葱葱的藤萝,还袅袅散发着书香气,澧源三杰的吟哦声未曾飘远。祖籍河口的晚清八大书家之一的沙文清,留在各地的银钩铁划,足证了澧源名士风流动天下。大岩屋石壁上镌下的“山高水长,亿万斯年”,记载了山民们热爱和平、敦亲睦邻的典范。五道水、鹿儿口、两河口、南岔、苦竹寨、淋溪河、长潭坪,一字儿排开的二十多个老码头,让人依次感受到当时繁华富庶、船家商贾往来不绝的气息。一座苦竹寨,摆手堂前,木楼千叠,人歌人哭,可以演义边城兴衰的传奇。那水边的人儿,个个都是歌手,张口便来,一亮嗓子就可以穿云裂帛,绕梁不绝。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桑植民歌,多得像山上的箬竹叶。歌词情味隽永,展开生活的万花筒。迎客的“三道茶”被肤如凝脂的姑娘们捧出,浓郁的民族风情缠绕你归去的脚步。

    如果想真正领会这方水土的厚重、古老、幽远,还得去西界山下的澧源小城走走看看。小城虽小,但是很老。跳过石器时代的歌舞,照过秦汉的月亮,听过明清的梆子,开过民国的烟馆和火铺,挥舞过激情岁月的旌旗,唱出了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的慷慨豪迈。这座小城,有他霓虹时尚的一面,有他节节生长的高楼,有他溢光流彩的街道,但我总以为,他喜欢回忆和沉思。闲睱的时间,我喜欢带着女儿去文昌老街走走逛逛,尝着各种传统味道的小吃,沿着幽深的小巷,踩着锃亮的青石老街,等落在地上的阳光一寸寸缩短。古老的时光在高高的风火墙上穿梭,沧桑的况味从斑驳的苔痕上漫漶出来,有历史故事从青砖缝隙里一缕儿一缕儿地慢慢长出来……。我就越发喜欢她的宁静和古朴了。“

    山如眉峰聚,水如眼波横”,是小城的眉注和批语。作家石绍河《一城山色半城水》的笔下,把这座水边小城写得入汤入味了。近有渔舟唱晚、芦苇轻拂,远有夕阳霞影、碧波轻漾。生于斯长于斯,还没有住够,那就“择一城终老”吧!不会去羡慕那个门前栽菊、南山种豆的五柳先生,也不问前程后事。秋风起,终于理解了那个因为思念家乡义无返顾辞官去吃鲈鱼的唐人张翰。“休说鲈鱼堪脍”,只是静静地喜欢她的波光潋影,喜欢她的散淡闲适。当我站在小城的芦苇岸边,临风挥毫写下“一水两岸如诗似画有经史记载,百族万家衔恩结义看天地作证”的时候,你可以想像我得意洋洋的样子了。

    佛家讲,只有天公赐福,三世修行,方能与这方水土这座城结下奇缘!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