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梭子丘晒秋

2018-10-08 10:16:06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谷俊德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梭子丘民谣:“芋头娘,晒秋阳;谷子黄,背进仓;一大碗包苞酒,醉得你摸墙!看你还晒不晒秋阳?”


    秋一来,梭子丘角角落落都叮叮当当响,晒,成为主角。

    最早感受秋的气息,是一湾清水塘。“婶,水歇凉了,你过来摸摸!”摸秋成了一件乐事。谷子熟,弯腰向土,农民一摸,它就笑:“莫摸,再摸我就匍匐在田里?”农人偏要摸,还放在口中嚼,一嚼,阳光灿烂。“纯生,谷粒饱嗨哒,割得哒?”大红薯,没入土,等待一锄亲吻,农民一摸,它就闹:“再摸,我就爬进你的背篓?”山头地里,瓜果飘香,小孩偷偷摘一个尝尝鲜,摸着秋的灵感,悄悄跑开,不算偷,叫品秋,那个味道,甜美。小孩摸秋,心灵美,晒红了秋阳的脸蛋。

    一湾山色,一湾秋景,梭子丘的姑娘小伙恋爱,背一回茶肉走亲戚,偏偏茶肉小,看客作歌儿唱:“走亲带块肉,一烧两头曲(缩)”,小伙不理会,用民家腔语言,在山岗喊:”霍霍霍,我带溪发(媳妇)跑,牵羊拜丈人,见舅舅两头曲(拜)。”再喊:“火火火,我的十亩药材果,赚钱靠箩筐背。”喊秋一声高过一声,秋阳在农民背上打滚,刚晒一个跟头,又跑了。落到另一家婚事宴上,厨师舀一瓢秋鳝肉,吃一口,众人的眼珠都掉进锅里:“戳啊,搓啊,大家都来吃!吃新鲜粮食,吃新鲜蔬菜,吃新鲜火锅。”丰收的日子,酒是一碗蒙汗药,醉翻一田割谷汉?赏秋不再躲进草垛,分享一秋甜美。乐坏了小姑娘 ,悄悄背上自绣的荷包,到梭子丘赶场,是找老师学习白绣手艺,还是想给父母买一件秋衣裳?公鸡趁机赶热闹,一边打鸣,一边窥视美色,一不小心,爬到母鸡背上闪翅膀。“姐!公鸡爬草鸡,还不赶?”坐月子的大姐提根洗衣棒,急急砸过去,公鸡闪翅膀,故意不理睬,赶的草鸡咕咕叫,惹大姐火气爆,高喊:“老娘不是坐月子,怕你鸡公爷?哼?”

    秋阳,挂在枝头,晒出一个暖暖的细节!

    谷子铺在石塔,翻成一面诗行。莓茶一簸箕一簸箕,搬到塔前,香香的,比黄金还金贵!木瓜皮,爬在石头上,像一个撒了尿的小子,年轻的母亲给他的屁股上轻轻一巴掌,不哭,还傻傻地笑!文化墙,是一本书,一行行字,就是一篇篇学问,一辈子学不完,几个从城市来的眼镜客,蹲在路边,反复推敲,越嚼越有味,越有味越嚼,嚼得笑出眼泪:“这梭子丘白族人,言语这等有趣味,民家腔真厉害!”谁家的一锅玉米棒子,剥了皮,一粒一粒,金黄金黄,仓禀飘香!街道上,一家刚开张的白族刺绣店,一件亮丽的衣衫挂在店前,挂着一片红火。久违的服饰又露脸,落户梭子丘,聆听文明的脚步。一个精明的珠宝商,故意摆弄着一个金手镯,阳光下不时散发耀眼的色彩,“好货,白族镯子。”晒秋,就这个色道!刚刚送走一车车游人,丰收节又来了,包谷,黄豆,烤烟,辣椒串……高高挂!这是十九大以后第一个白族丰收节,人们欢笑,抬着祖先游村庄,唱歌,跳舞,祭祀;割谷,挖藕,采药材……汗水流不止。虽累,心中乐:晒秋,就这个味!一个小摊,摆着一篓新鲜橘,外地客试一口,说:“苦!”摊主说:“不苦,哪来的?”客人听出画外音:“对!好日子不苦不来!”晒秋,就这个道理!


    秋到梭子丘,艺人们晒秋,当然晒艺道。艺道是秋的衣裳,越晒越秀气,越晒越芬芳。

    秋阳抹在吊脚楼屋檐边,谷春凡在照顾老伴。她给老伴擦了脸,喂了饭,就开始整理她的民歌集。有人拜访,她便拿出集子,一页一页翻,一页一页读,一页一页唱,唱得客人着迷。谷春凡,4岁开始学民歌,15岁在梭子丘一唱成名。在桑植等地,她是优秀民歌手,在市里、省里,唱民歌获奖的证书有一纸箱子。但她不炫耀,依旧唱。白天照顾老伴,还要伺候庄稼,喂猪,种菜,休闲时作歌,勤记录,每想到一个好词,她会像小孩一样,高兴得几天睡不着。勤劳,执着,不怕苦,有着民歌王称号的她,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她唱民歌,有一种快乐,有一种幸福,是一种生存之道。秋阳晒在她的脸上,幸福晒在她的脸上,带着秋阳的慰藉,她每天跑到梭子丘的戏台上,与村民会合,唱歌,跳舞,讲白族话,教白族歌。来了游客,有人请她捧场,她还是那样随和,张口就一首待客调,随口就一曲迎客词,让客人乐,从不做作,亲切、朴实、自然,就像一粒谦卑饱满的稻子。

    秋阳抹在吊脚楼岩塔边,傩愿戏师傅向国健,正和他的徒弟们玩傩戏。他一会儿装土地公公,一会儿演土地婆婆,演什么像什么,这个艺道,他学了40年。40年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经历多少坎坷,只有他知道。“健儿唱傩戏,梭子丘绝活!”到底“绝”到什么程度,很难评判。但只要他上台,观众的眼珠子就掉在他身上,不曾移开。当你来了困意,他就一声高喊:“呀呀呀,我一开山斧,瞌睡阎王就下地狱,这叫阎王好管,小鬼难缠。”靠白族谚语调节气氛,翻晒他的艺术修养。骑着摩托车,带着戏子箱,快速移动,送戏下村,是他的精明之处。看菜吃饭,跟紧时代潮流演傩戏,是他的艺术追求,过去演旧剧目,现在白族村庄富裕了,村民追求新生活的口味浓了,他就把傩戏的内容翻新,增添新时代文化元素,让人耳目一新。给游客演傩戏,他跳仗鼓,打围鼓,吼山歌,说民家腔,讲白族话,活生生一个白族通。秋阳翻跟头,他也翻跟头,秋阳哼歌儿,他也哼歌儿。一曲《仗鼓女戏土地公》太火,一名游客举一碗酒,敬他,他一口干,秋阳在他身上晒了一个跟头,他微醺微醉,徒弟将他送到吊脚楼,一觉睡到大天亮。秋阳晒在他的脸上,他想起来了:“天!我到木生家演傩戏,秋阳把我灌醉干什么?”

    秋阳抹在吊脚楼门楣边,阉匠谷成凡正在骟一头黄牯。黄牯叮当叮当地走下草坡,他瞄准那隆起的阳物,一刀下去,阳物稳稳地捏在掌心,还热热的暖手!黄牯发现阉匠的不怀好意,急急扬蹄报复,他快速跳到一块石头旁,朝牲口笑:“好伙计,我手痒喽?莫怪我心狠。嘿嘿!”自古“打铁的不怕补锅的,阉猪匠喜欢搞多的!”阉匠的心狠是手艺活给逼的。你不阉牲口,牲口哪能听话伺候庄稼?阉匠谷成凡,按班辈,我喊他“叔叔”。这个小叔叔,今年也快70岁了,一辈子在村庄,与牲口打交道,退了休,本想乐呵乐呵一下,可村庄年轻人都嫌阉匠不赚钱,没人接班,他只好重操旧业。我找他聊,坐在吊脚楼前晒秋,他依旧啃晒他的艺道,啃晒他的经验,啃晒他的成就。一把阉割牲口的小寒刀,在秋阳下佝偻着身子,褪去往日的风流和锐利。其实,他的晒艺经历,给人一种警醒,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不晒庄稼,蠢!秋阳贵如油,不晒,就要等一年,再等一年,谷子要长霉,果儿会发芽,艺道也会呆傻。他晒秋,晒出我一身麻麻汗:天!在村庄,这群匠人们操守的传统文化,还能走多远?



    夜晚,当一抹秋阳慢慢落入九龙湖,离白族街市不远的一家农庄,一盏灯又升起来——在大门口挂着,一盏老式的煤油灯。哦,这是新开张的农庄的标志牌,农庄叫“门前挂盏灯”。“媳妇快起来,烧茶迎亲人;门口挂盏灯,战士们好行军。”桑植民歌《门前挂盏灯》唱出一种新意。

    门前挂盏灯,好暖,跟秋阳一样,贴心,爽快。

    门前挂盏灯,好亮,跟秋阳一样,亲切,耀眼。

    梭子丘的小街市,以前贺龙和他的红军队伍,在街市过,群众送衣送粮,军民鱼水情深。“最后一尺布,让它做军装;最后一碗米,让它做军粮。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梭子丘群众用“门口挂盏灯”的壮举,支援红军, 奔向抗日战场。数十年过去了,梭子丘人依旧有门前挂盏灯的习俗,他们时时盼望,红军战士回到家乡,红军精神永远闪耀在家乡。

    门口挂盏灯,心里就亮着一盏灯,天下没有过不去的坎。

    有一天,一群从市里来的汉子,在梭子丘落脚了,是常驻的工作组。他们是精准扶贫的干部。他们来到梭子丘,在村部门口,挂起一盏灯,点燃一堆篝火,照亮群众精准脱贫的路。小街建起来,产业办起来,群众富起来,梭子丘脱了贫。市委组织部派来的干部,对待群众,跟秋阳一眼暖,跟油灯一样明,跟亲人一样亲。群众呢,自然知恩图报,对他们感情至深。玩龙灯,花灯,蚌壳灯,春节晒灯,看灯,挂灯……在精准脱贫的路上,感恩的明灯不灭,群众的心境更亮爽,这有信仰的力量!

    你看,梭子丘群众捡到12万元现金,主动找失主退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看,梭子丘群众,富日子“穷”着过,不浪费,不奢侈,厉行节约倡导好家风。

    你看,梭子丘人待游客,长桌宴前一碗酒,见面就筛三道茶,“游客来了——想吃啥有啥!”这是什么?这是友善,诚实,像一抹秋阳,晒在头顶,暖贴贴。这是什么?这是梭子丘精准扶贫结下的累累硕果,又香,又甜,又大,好惹人。

    梭子丘,晒秋,晒的是实干,晒的是成绩,晒的是精神。

    门口挂盏灯,过去照红军战士行军;现在指引群众脱贫。

    未来还将照亮锦绣的征程,这抹秋阳,与火把燃烧成镰刀的锋利,割倒每一棵庄稼,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喂饱创业者高筑凯歌的一串驼铃,折射人性本真的、神圣的、力与美豪迈飞扬。

    浅薄的我最爱在周末逛梭子丘,寻找秋阳的暖光。秋阳,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而梭子丘的秋阳依旧在家门前捣痒痒,和那盏高挂的灯相依为命。秋阳不走,心灯不灭,灵光不散!梭子丘人晒秋,舒张一种新时代的脉音,散发一种欢快的丰收的酣畅。

    梭子丘,晒秋,蕴藏一种力量,每一个日子都饱满!

    梭子丘,晒秋,涂抹一色美感,每一个村庄都亮丽!

    被爱和善紧紧追赶,梭子丘,秋阳一晒,脊梁骨挺直了,连梦都香!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