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开满鲜花的歌谣

2019-06-10 09:50:02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汪珍玺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十二岁那年,小叔将我带到他身边,在当地的一所小学读书。

    小叔那时年纪也不大,刚参加工作不久,二十岁都还不到。小叔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还喜欢吹竹笛。除此之外,还特别喜欢唱歌。下班回到家,常常一边做家务,一边放声高歌:“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虽然并不专业,但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时间长了,我也会了这首歌的一部分。

    自从和小叔在一起后,受小叔的影响,我逐渐爱上了音乐。平时,小叔也叫我学吹竹笛,告诉我简单的乐理知识,教我识谱,我都欣然地学着。有一天,小叔出差在外,我闲来无事,坐在木桌边,就在小叔的书架上找书看,一本《中外民歌300首》的书籍映入我的眼帘,我忙拿出来翻阅。忽然,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一行行熟悉的歌词出现在我的眼前,细看歌名,原来这首歌就叫《乌苏里船歌》。从此,《乌苏里船歌》的词我便牢记于心,对于曲,也识得个大概。

    八十年代初,老家的高音喇叭里时常播放的是一些《洪湖水浪打浪》《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梅赞》等之类的革命歌曲。那时,很想在高音喇叭里听听《乌苏里船歌》,希望能借助喇叭把这首歌全部唱会。平时,即便对歌不太熟悉,我也是时常挂在嘴边,感觉一张口,《乌苏里船歌》就能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等放了假,儿时的伙伴常常三五成群,结队放牧、打柴、游戏,一高兴,我就地放声高歌,引来伙伴们的一番赞叹和羡慕。

    小叔单位有台彩色电视机。每天下了班,单位的人都会去那间小屋里看电视。小叔把我管得很严,只规定我周六看一次电视,其余时间一律不准进那个门。于是,我盼啊盼,等到了星期六,便早早地守在电视机旁。有一次,屏幕上出现了《每周一歌》节目,播放的歌曲正是《乌苏里船歌》。我一时兴起,全神贯注地听歌者郭松把此歌演唱完,那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听到这首歌,其旋律、歌词、歌声、意境实在是太完美了。听着歌,我仿佛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家乡的春天,家乡的春天开满了各种鲜花。这首歌,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首开满鲜花的歌谣!从此,我深深地爱上了《乌苏里船歌》。

    真正了解《乌苏里船歌》还是在上高中后才慢慢知晓。原来,欢快、甜美、令人心情格外畅快的《乌苏里船歌》是黑龙江省民间的一首民歌,是一首反映赫哲族人过上了幸福生活的革命时期的歌曲。乌苏里江一带,是赫哲族祖居地之一,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反映赫哲人生产、生活习俗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谣曲调。《乌苏里船歌》就是在赫哲族传统民谣曲调基础上改编的,是赫哲族民歌的代表作。

    后来,我学习了一些音乐知识,对着谱子、歌词,系统地练唱《乌苏里船歌》。《乌苏里船歌》包括序唱、主体部分和尾声三个部分,歌曲难度较高,要将歌曲唱好不容易。我凭借一点不太成熟的歌唱技巧,经过不断地处理和完善,唱出来的歌居然还能得到众多同学的认可,以至于多年后,同学们再见到我,都会提起那首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

    走上社会后,无论遇到的是风还是雨,我总还是爱唱那首心爱的《乌苏里船歌》。逆境时,唱唱赫哲族人民的勤劳和勇敢;顺境时,唱唱赫哲族人民的丰收和喜悦。《乌苏里船歌》里的歌声,带给我的是精神和力量,对新生活的希望。

    如今,《乌苏里船歌》依然是我的最爱。新时代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每每同学聚会,他们都要听听我唱的《乌苏里船歌》;家中妻子、儿子闲暇之余也唱上了《乌苏里船歌》;辉哥早年在部队文工团干过,后来在武装部工作,他爱好歌唱,歌声很美,且在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上造诣颇深,一有歌会,便邀上我,《乌苏里船歌》是他要求我必唱的,常常是边唱边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场面也是趣乐融融。歌声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和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细细想来,冥冥之中,那醉人的旋律似乎早已又悄然爬上心头: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紧摇浆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毛主席领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